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12月3日訊 石獅市堅持“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大膽探索,努力實踐,實現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由“盆景”變“風景”、以“一域”促“全域”的躍升,構筑起廣泛凝聚人心、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
石獅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地圖。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供圖
夯實根基,實現文明實踐陣地全覆蓋
石獅市建立了“市級統籌規劃、鎮級組織實施、村級承接落地”的工作體系,建成全面覆蓋、縱向貫通的實踐中心、所、站三級陣地1個、9個、128個。2023年在福建省率先啟動實踐陣地星級培育工作,目前已評定三星級以上實踐所5個、三星級以上實踐站34個。
團市委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到坑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周末課堂。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供圖
組織174個文明單位結對石獅市文明實踐所(站),實現結對全覆蓋,常態開展掛鉤幫建,明確任務書、時間表,確保實踐活動“不斷電”,也為單位文明創建注入“新活力”。如團市委組織閩南理工大學學生志愿者,每周末前往寶蓋鎮鄭厝村、坑東村開展義務支教。
在“石獅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公示文明實踐地圖,實現地圖全覆蓋,即實踐中心、所、站及暖心驛站、長者食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便民修補點、文旅打卡點等百余個實踐點的地址、聯系方式及活動項目,為志愿者就近就便參與服務、群眾隨時隨地接受服務提供輻射全域的路徑導航。
鴻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5分鐘文明實踐生活圈”。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供圖
祥芝鎮湖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供圖
浸潤人心,實現文明實踐服務零距離
在石獅,處處可見整合盤活文化設施、街區商圈、服務窗口、科普基地、重點企業、旅游景點等資源,打造點多面廣的文明實踐服務矩陣。如國網石獅供電公司在5個基層供電所分別打造“獅電小喇叭”“獅城電衛士”等主題實踐點,成為文明實踐“電力先行官”。
時時可感以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主陣地,把一個個文明實踐點串聯成鏈,構建“文明實踐帶”“15分鐘文明實踐生活圈”,充分發揮集合效應。如,石獅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鏈接周邊博物館、文化館、體育館、職工之家、泰禾商圈、公園等點位,形成“寶塘路文明實踐帶”;鴻山鎮連結轄區黨政服務、市場、診所、讀書角、健身路徑、生態園等,為村民提供步行15分鐘即可享受到的便捷服務。
人人可及圍繞群眾關注的衣食住行和職業發展等需求,進社區小區、企業園區不斷擴大服務群眾的“幸福半徑”。如,鳳里街道龍華社區在鳳凰城小區搭建“群眾小舞臺”、祥芝鎮湖西村在高新區祥鴻廣場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等,積極為轄區群眾和企業員工提供才藝展示及露天電影等活動平臺。
湖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日展示體驗踩高蹺、拍胸舞、火鼎公婆等民俗文化。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供圖
石獅市委宣傳部、靈秀鎮共同重啟“陽光饅頭”文明實踐品牌項目。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供圖
提質培優,實現文明實踐品牌系列化
石獅市在探索創新實踐路徑在日?;顒映B化基礎上,全力打造具有石獅特色的文明實踐活動品牌,在福建省率先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日機制”,形成“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的生動局面。啟動以來,石獅市已開展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日270余場次,惠及石獅市民群眾逾10萬人次。
石獅市積極守正創新,“一域一品”按照“一平臺一特色、一鎮一品牌、一村一亮點”的工作思路,推動形成“聲動獅城大講堂”“非遺進基層”“百靈鳥義警隊”“海上楓橋”“草根小喇叭”“助殘暖心行動”“愛心饅頭”“有聲圖書館”等文明實踐特色項目。
建立品牌推廣機制總結實踐中產生的好經驗好做法,多渠道進行宣傳展示,并對可復制可借鑒的進行石獅市推廣,讓文明實踐花開遍地。如,寶蓋鎮“鄉風文明”積分制為全省首創且成效突出,石獅市將其提升為“文明實踐”積分制并在全域實行。截至目前,石獅市認證人數8萬余人,累計積分逾841萬分,認證商家216家,極大激發石獅市民參與熱情。(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李芳怡 中共石獅市委宣傳部 王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