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開展糧食節約減損行動、全民節糧意識提升行動、餐飲行業反浪費行動、單位食堂反浪費行動,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深化“光盤行動”,引導全社會形成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良好風尚。(11月27日 光明網)
該《方案》是繼2021年印發《糧食節約行動方案》以來的又一重要舉措,是國家在戰略層面連續性推進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的體現。我們知道,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節約糧食和反食品浪費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安全就容易動搖國家安全的基礎,現代社會雖然物質極為豐富,但是我們仍需時刻繃緊糧食安全責任弦,筑牢糧食安全底線。
節約糧食和反食品浪費,首先要全方位、多角度強化宣傳教育引導,提升全民糧食安全意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持續喚醒和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愛糧節糧的意識,才能更為有效形成拒絕浪費的行動自覺。要通過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糧食節約宣傳教育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機關等主題活動,引導更多人牢固樹立堅定的糧食安全意識,使得勤儉節約、愛糧節糧的理念深入人心。
節約糧食和反食品浪費,需要每個人落實到日常現實生活點滴中,爭當愛糧節糧的倡導者、踐行者,共同努力端牢中國飯碗。據《2023年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損耗浪費總量達4.6億噸,造成的經濟損失1.88萬億元。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食品浪費問題不容忽視。反食品浪費對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承擔起來,積極抵制浪費行為,自覺落實和踐行“光盤行動”,厲行勤儉節約,以實際行動推動愛糧節糧和健康綠色消費成為社會新風尚。
節約糧食和反食品浪費是一項涉及糧食生產加工、儲藏、流通、消費等多個關鍵環節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建立健全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常態化工作機制,推動全鏈條節糧減損。要持續健全相關制度體系建設,構建政府主導、全民參與的糧食安全長效機制。要不斷提升全民愛糧節糧和糧食安全意識,讓愛糧節糧的種子在每個人的心中扎根,深知“每一顆糧食皆來之不易,每一粒米飯都應倍加珍惜”,自覺積極踐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風尚,全社會共同努力,守好“糧袋子”。(廈門文明網 吳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