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文明網、新華網、東南網,以及泉州媒體等組成的2024年“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9月走進泉州各地采風。采訪報道組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多方位、行進式采訪,感受泉州市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用鏡頭、圖片和文字記錄、展示泉州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俯瞰泉州古城一角。中共泉州市委文明辦 供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精神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生動的景象。2015年獲評全國文明城市以來,泉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實踐,全力推進建設宜居宜業文明城市,顯著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作答“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的新時代畫卷中繪就了可圈可點的泉州篇章。
守望世遺之城,傳承閩南文化“魅力四射”。閩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泉州是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是閩南文化活態傳承的核心空間,現有文物保護單位945處(國家級44處)、非遺項目726項(世界級6項、國家級36項),“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是名副其實的“世遺之城”。泉州積極探索新路徑、新模式,全力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先后獲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影響力城市榜單、全國十大旅游向往之城、2024年城市文旅品牌創新十佳案例等榮譽,海絲明珠閃耀千年,充分展現出泉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打造幸福泉州,推動文明實踐“一路繁花”。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底色。近年來,泉州圍繞中心大局,突出改進創新,統籌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動城市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在路上,你總能看到私家車停下來等一等,禮讓行人;道路旁,總有人自覺地彎下腰撿起地上散落的垃圾;渴了,路邊還有免費奉茶和愛心冰柜為你解渴;還有無數的志愿者,遍布在大街小巷,為你答疑解惑、排憂解難……行走在泉州古城,一次溫暖的引導,一句禮貌的問候,一個會心的微笑,讓你與文明撞個滿懷,立體呈現出一座全國文明城市的生動場景,文明之花在泉州大地悄然綻放。
擔當文化使命,呈現盛世中國“萬千氣象”。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提供了一個文化包容、經濟繁榮、自由開放的城市范式,繪就了古刺桐城“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文明盛景。在始建于宋代的真武廟,再現“祭海祈福”的海絲文化傳承之風;在鯉城區蘇廷玉故居,看用方言助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推廣;在泉港區惠嶼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聽“中國好人”肖錦璋與父輩幾十年扎根海島、傾情守護“孤島”村民健康的故事……聚焦文明之人、文明之魂、文明之貌、文明之聲,以創新精神推進文明實踐,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鋪展著文明中國泉州新圖景,展現了盛世中華泉州新氣象。(泉州文明網 林杰 范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