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15日訊 文明培育滋養人心,市民素質越來越文明。文明創建以人為本,城市氛圍越來越和諧。文明實踐細致入微,群眾生活越來越豐富。一起來探尋延平這座山城的文明品格……
精神力量催人奮進,文明“暖風”浸潤人心。2024年,延平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高舉“二次創業”大旗,以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為契機,城市由“外在美”向“內涵美”不斷拓展。
典型引領,以文明培育迸發文明動力
突出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明洗禮、文化熏陶,以文明培育為統領,全面筑牢文明建設之基。
延平區通過大力宣傳“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和“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用他們的鮮活事跡感染群眾、引領群眾。舉辦2024年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交流活動和南平市暨延平區“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發布會,以座談、交流等形式分享了他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人事跡,并充分運用媒體宣傳、固定展板、文藝匯演、基層宣講等形式,線上線下、多載體多維度宣傳弘揚典型人物突出事跡,持續放大榜樣的效應。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深化農村“三堂改書堂”的創新做法,引入“五榜”(功德榜、能人榜、成才榜、好樣榜),使祠堂、禮堂、廟堂、老人活動中心成為推廣新技術、傳播新思想、弘揚新風尚的文明殿堂。全區有186家農村祠堂、廟堂和破舊禮堂成功改造為新時代文化陣地。以鞏固拓展“鄉風美”為目標,加強“講文明 樹新風”移風易俗公益宣傳,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節儉養德的文明新風在延平蔚然成風。光明日報以《喜事新辦 為愛減負》為題,對延平區專項治理農村高額彩禮工作亮點作了深度報道。
圍繞春節、弘揚傳統節日,育時代新風尚。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等重要節點,通過“五聯共建”模式,以帶辦、聯辦等方式,圍繞“黨的聲音進萬家”“強國復興有我”“存正心、守正道、養正氣”等主題,融合傳統節日文化習俗,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189場次,參與群眾達4.38萬人次。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的新需求、新期盼,引導廣大群眾在積極參與中厚植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
凝心聚魂,以文明實踐奏響文明強音
堅持黨建引領,整合轄區資源,開展一系列接地氣、貼民心、有實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實踐之花絢麗綻放。
延平區持續深化“五聯共建”機制,通過志愿隊伍聯建、志愿活動聯辦、志愿資源聯用、志愿信息聯通、志愿成果聯享,將村(社區)317個實踐站組建為89個聯建片,以省級文明村(社區)、基礎條件較好的村(社區)實踐站為各聯建片中心站,帶動其他村(社區)協同發展,推進陣地、資源、機制等大融合。一年來,各聯建片共聯辦活動5102場,2.3萬群眾參與。同時,統籌整合社會資源結對共建,全區337個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與372個文明單位、11個社工組織、16所高校、12個企業結對共建,暢通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要素流動、優化資源配置。
常態開展理論宣講,組織“閩北講習班·延平講堂”、“小院黨課”、“百合劇苑”等理論宣講2340場次。深化每周五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日”活動,融合“機關聯社區,黨建促治理”有關工作要求,通過文明實踐點派單系統,由街道收集各社區具體需求清單,延平區委組織部、區委文明辦派單,通過街道統籌安排,精準對接聯建單位和基層需求,做到基層有呼,機關有應。一年來,共組織志愿服務26場,2046人次參與,幫助清除樓棟垃圾456處。采取“文明實踐+社工組織”、“文明實踐+鄉村學校少年宮”、“文明實踐+企業”、“文明實踐+高校”等多元化方式,圍繞群眾需求,完成民法典進村鎮、科普宣傳、應急救護知識等點單174個,征集群眾意見116條。
延平還將王臺鎮溪后村“科技特派員主題館”、南山鎮吉溪村“中共閩浙贛省委閩江地下航線陳列室”、爐下鎮斜溪社區村文明實踐站(“爐下之問”主題館)、區檔案館“延平三千年展館”等4個點位作為“循跡再奮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提質培優點進行培育,有效提升文明實踐品牌建設,提升文明實踐陣地的品質內涵,推動文明實踐提質培優、提檔升級。今年以來,開展活動314場,接待來訪的干部群眾19030人次。
利民惠民,以文明創建升華城市品質
延平區始終把“為民、惠民、靠民”理念作為文明創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優化治理方式,提升城市品質。
持續推行區處級領導夜巡指導機制,10個創城專項工作組每月召開推進會、調度會、會商會,有效破解難點問題。鄉鎮(街道)參照區里做法,班子成員劃片負責,開展創城點位巡查,鞏固提升創建成果。常態開展文明交通勸導、“吃茶話事”、“文明入戶暖心行動”等,征集群眾“微心愿”186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67個,序時推進19個項目。
持續推行“5+X”聯合執法機制,加大對主次干道、商業大街、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重點區域的執法力度,提升精細管理水平。建立小廣告聯合整治機制,推行街道社區排查、城管監管執法、公安視情偵控、媒體輿論曝光的小廣告閉環管理機制,設置便民信息欄4000多處,有效引導市民規范發布便民信息。推行“國企+班組+N”(N為街道社區、文明辦、城管)模式,“短平快”更新修復城市基礎設施,累計收集問題點位2416處,已修繕2396處。
堅持補短板強弱項,依托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對城區九峰山等公園9座以及道路、雨污管網建筑立面等設施進行改造提升,解決社區活動用房24間,新建口袋公園3處,有效改善城市居住環境,提升城市品味。注重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美麗村鎮,如對峽陽古鎮主街道沿線、農貿市場、禮堂、大眾茶館進行改造提升,形成人文特色濃厚、公共空間豐富、居民安其所居、人居環境優良的宜居宜游閩臺鄉創合作樣板鄉鎮。
城市文明有序,市民舉止得體,已成為這座閩北山城的獨特魅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延平區將繼續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不斷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為奮力建成福州都市圈門戶城市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和強大的精神力量。(延平區委文明辦 謝政民 葉萬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