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沙縣區學子在羅從彥文化館開展”尊師重教 薪火相傳”拜師禮活動
羅從彥,北宋沙縣人,閩學發展的關鍵人物和奠基人之一,他上接程顥、程頤、楊時,下傳李侗、朱熹,是閩學奠基人之一,其思想影響深遠,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在羅從彥理學文化的影響下,沙縣蔚然興起崇文重教之風,傳承至今。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脈和靈魂。沙縣區,作為羅從彥的出生地、成長地和傳道地,承載著厚重的理學文化底蘊。多年來,沙縣區堅持把文化傳承發展全面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一以貫之聚地傳承和推廣羅從彥理學文化,以羅從彥等歷史文化名人為紐帶,推動羅從彥文化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持續打響沙縣文化品牌,理學儒風,綿延芳傳。
多年來,沙縣區積極探索“書院+文明實踐陣地”陣地建設新模式,充分挖掘羅從彥理學思想的歷史文化價值,加快建設羅從彥紀念公園項目,并多次修繕、提升改造羅從彥紀念館,通過完善拓展閩學展示中心、豫章講壇、理學藏書閣等陣地服務功能,推進尊師重教“薪火相傳”,著力把羅從彥紀念館打造成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地標。
羅從彥紀念館,又稱豫章賢祠,始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重建,明崇禎六年(1633年)重修,保持格局至今,現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羅從彥文化館是后人為紀念閩學大儒羅從彥而建成的,亦是重溫閩學文化和理學思想的文化展館,人們來到這里慎終追遠,緬懷先賢,從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如今,羅從彥紀念館早已成為沙縣區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地,同時也成為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新平臺。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明,在這里交相輝映,進一步激活了文明實踐的生命力。
近年來,沙縣區注重將文化傳承與教育、宣傳相結合,依托羅從彥文化館為活動陣地,先后開展“尊師重教 薪火相傳”拜師禮活動、“七夕蒙學式”等系列傳統文化活動,把新時代文明內涵注入傳統文化,為羅從彥理學思想傳承發展守住了底色、注入了亮色、增加了特色,從中潛移默化地引導莘莘學子把讀書、修身、養性作為一生的追求信仰,讓羅從彥紀念館在傳承千年文化古韻的同時,更為沙縣區精神文明建設筑起精神高地。(沙縣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