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全國老齡辦、中國老齡協會等14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老年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意見》列出擴大老年讀物供給、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優化老年閱讀環境等8條工作舉措,并明確老年閱讀工作由民政部、全國老齡辦統籌協調,中國老齡協會推動實施。(11月5日 新華網)
我國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閱讀對老年人的生活有著廣泛和重要社會現實意義。據《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截至2023 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正式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由于獨居、離退休、身體、心理等各種原因,社會交往減少,易產生自卑、憂慮乃至抑郁等各種負面情緒。閱讀是一種易于分享、愉悅心情的社交活動,是老年人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途徑,老年人從閱讀中學習和提升,在增長見識的同時,進一步開闊視野,排遣孤寂,有效實現了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推進老年人閱讀工作,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需要精細化的部署,為老年群體搭建起一個閱讀、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助力廣大老年人開啟更加充實、快樂和健康的新生活。老年群體是一個特殊且多元的群體,在閱讀的內容、形式、需求層次、閱讀特點等方面有著特定的需求,比如出版物需要適當增大字體、優化排版。因此推進老年閱讀事業健康長效發展,要深入老年人群體,圍繞他們真正的需求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結合老年人情感慰藉、健康管理、生活技能等方面現實需要,探索適合老年人閱讀的圖書形式。
推進老年閱讀工作,提高公共閱讀的適老化程度,這是社會各界的共同心愿,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有關部門要推進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建設,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加快研制老年人閱讀的相關標準,充分保障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享受閱讀的權利,讓全民閱讀活動惠及每一位老年人。有關公共文化機構、圖書館、書屋以及各類養老服務機構要齊心協力,積極提供多元化、優質的服務內容,不斷優化老年閱讀環境,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組織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老年閱讀推廣活動,讓閱讀成為老年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廈門文明網 吳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