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1月8日訊 茶鄉子弟承“非遺”,根深葉茂茶香溢。政和縣嶺腰仙巖茶歷史悠久,明清時期為皇室貢品,民國時期還作為茶中珍品出口到英國、俄羅斯等地,是“政和工夫”發源地。2016年,政和縣嶺腰中心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成立“茶藝社”,教孩子們識茶、采茶、制茶、泡茶,宣傳茶文化,品茗茶生活,讓茶鄉孩子對“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知。
茶葉青,采茶、制茶以技促能
在政和縣嶺腰中心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由社團學生制作的政和白茶尤為引人注目,每款茶葉包裝上都標注了制作時間、制茶人及指導老師。
社團學生制作的政和白茶 南平市委文明辦供圖
“我們這里山清水秀,茶葉品質也好,明清時仙巖茶就是皇室貢品,民國時更是遠銷歐洲。許多孩子家里都有茶山、茶樹,教孩子們制茶,既是傳承技藝,也是勞動教育。”政和縣嶺腰中心小學校長王高發介紹道。
每到茶葉采摘的季節,政和縣嶺腰中心小學“茶藝社”就有一派熱鬧景象,指導教師忙著帶學生體驗政和白茶的晾青、萎凋、烘干、精撿、復烘提香、包裝等工序。來自錦屏村的學生葉名海表示,自己家有6畝茶園,他一天可以采七、八斤茶青,學習到制茶技術后,從采茶到制茶自己樣樣拿手,已經成為家里的一員“得力干將”。
學生體驗政和白茶制作 南平市委文明辦供圖
茶葉香,識茶、泡茶陶冶情操
走進茶藝社,教室里擺放著十多張竹制茶桌,茶桌上擺放著一套套精巧細致的茶具,整個茶室充滿了寧靜祥和的氛圍。
在茶文化、茶藝表演課堂上,茶藝老師給孩子們演示溫杯、投茶、注水、沖泡、出湯等茶藝技巧后,孩子們就各自操作,輪流練習著老師講解的不同茶葉的沖泡手法,老師在旁悉心指導。
學生們了解茶道的禮儀 南平市委文明辦供圖
“在茶藝社團,孩子們不僅可以學習泡茶、品茶,了解茶道的禮儀,我們還會不定期組織茶藝表演、品茗問道等茶文化活動。這些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增強了學生的禮儀素養,有益于他們今后健康生活、融入社會。”交談中,王高發表示,茶藝社還時常邀請制茶非遺傳承人和茶藝老師來指導學習,不斷提升孩子們的技能,讓他們真正了解和熱愛中國傳統茶文化,從而傳承和弘揚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一片茶葉,嚼它是苦,聞它是香,品它是甜。茶鄉的孩子也帶著與生俱來的茶性,“茶藝社”不僅讓孩子們更加懂茶,也使得他們更加珍愛這方故土,更加驕傲這名揚世界的茶文化。(中共南平市委文明辦 吳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