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金利花苑小區,電動摩托車停放充電區井然有序。董嚴軍 攝
文明風11月7日訊 在晉江,隨著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持續開展,全市累計有131個小區獲得“新生”。小區停車規范了,門禁設施升級了,電動車充電樁安裝了,公共視頻增設了……在持續推動下,晉江一批批老舊小區正實現“逆生長”,一戶戶老舊小區業主從“住有所居”邁向“住有宜居”,老舊小區工作“改”進百姓心坎里,“改”出幸福新生活。
基礎設施“四必改”為老舊小區生活品質提升打下了基礎,但老舊小區改造不僅僅是水電氣管網、消防設施、雨污分流、垃圾分類等四個方面的硬件提升,更需要有效的管理運營才能長久、可持續。如何從煥新到“長新”?晉江青陽街道探索出了新模式。
每天中午11時30分,晉江青陽街道陳村社區永豐鄰里街格外熱鬧,鄰里小食堂排起長龍。“每人每餐9.9元,省心省力又省錢,鄰居們都喜歡來!”69歲的張大媽是這里的常客,“除了附近老人以外,周邊小區居民和在附近寫字樓辦公的年輕人也喜歡來這里吃飯。”
永豐里的人氣,得益于晉江市直機關宿舍的蛻變。這個建于1994年的小區,是青陽街道引入物業管理進行老舊小區“改管運”一體化運作的第一個項目。以應急物業的形式開展日常工作,長達100天的免費服務,讓業主們“先嘗后買”,真切感受到物業管理帶來的好處和實惠。
三個多月里,物業對小區內所有單元進行衛生大掃除、小廣告清理、管道疏通,從水、電、路面、樓道、墻體、設施等方面進行微改造,并協助街道、社區一體化推進永豐路“黨建+”鄰里中心建設。小區從無物業狀態轉入有序管理,小區周邊的商業活力也隨之被激活。“雖然是老小區,但我們享受到了‘新生活’!”業主們紛紛點贊。
如今,晉江青陽街道全面推廣“改管運”一體化,策劃23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及永豐里3.0完整社區建設項目,為破解老舊小區“無人管、設施舊、空置高”等難題,全力探索實施“微利可持續”的市場化老舊小區改造管理模式。同時,青陽街道還推出“自主更新”新模式,以“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推動陽光東環南片區改造。
改造,讓老舊小區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從永豐里的“蛻變”可以看到,晉江市住建局、青陽街道、陳村社區與愿景佳園物業建立起的常態化互聯互動機制,賦予了老舊小區全新的生命力。
老舊小區改造、小區物業管理等與群眾幸福感息息相關。去年,晉江市住建局組織業主對老舊小區改造成效進行不記名評價,群眾滿意率均超90%。接下來,晉江將進一步推動黨建與物業管理深度融合、小區管理工作全面納入基層治理體系,希望以城市更新為契機,讓更多老舊小區向現代小區轉變,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晉江市委文明辦 張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