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不法分子瞄準老年人群體,捏造“專家”身份,在短視頻平臺、私域直播中大肆宣講養生知識,誘導老年人加入網絡群聊,宣稱所售保健品“功效強”“用料稀罕”甚至能“防癌”等,誘導老年人花錢報課和購買保健品。
不可諱言,老年養生騙局的形成有諸多因素,但令人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現象背后隱藏著老年人對健康的迫切需求。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抵抗能力、消化能力、感知能力逐漸下降,尤其是進入大健康的“人本”時代,上了年紀的人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迫切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保持身心健康、延緩衰老、提高生命質量。于是,偽裝成大師、名醫賣課的“專家”,打著健康養生的科普旗號,增加了騙局的迷惑性,讓一些老年人“入坑”后,便開始賣力推銷擁有粉絲專享優惠的保健用品,使不明真相的老年人上當受騙。
殊不知,沒有獲得相應資質的健康養生直播、短視頻、廣告等都不具備合法性。根據《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涉及醫療健康領域內容的自媒體、公眾號等須獲得相關資質。我國《廣告法》也明確規定,只有國家市場監管部門批準使用保健食品標志的醫療用品或保健食品才可以進行廣告宣傳,但宣傳過程中也不能描述或夸大其療效、功效。另外,根據《食品安全法》,擅自售賣未經認證、批準的養生產品,也是不合法的。
身處老齡化社會的今天,把老人拉出坑人的“養生局”,不僅是個人的小事,也是國家的大事。一方面,各級政府、社區、家庭,尤其是涉老涉婦社團組織等,攜手正規機構,多向老年人普及更多健康知識,并提供優質、便捷的健康服務,增強老年人的法治意識和識詐防騙能力,守護好老年人的“錢袋子”,努力營造一個更加安全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電視媒體、各應用商店、應用市場等平臺,要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監管機制,尤其足要把好廣告的審核關、守好自家田,盡力在第一道關口對違法違規廣告精準封堵,讓老年用戶放心下載、安心使用,助力行業發展更穩健。(安溪文明網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