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餐桌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欲的場所,更是展現(xiàn)個人素養(yǎng)與社會文明的重要窗口。文明餐桌的倡議,也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口號,它更是一場深入人心的變革,引導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更加注重餐桌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共同營造一個文明健康的餐飲環(huán)境。
深化“光盤行動”,扼制餐盤里的浪費。有些人對盤中些許殘余不以為意,但長年累月的浪費,加之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早已讓不起眼的浪費變得觸目驚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浪費食物的行為產(chǎn)生的時候,不妨想一想,這些食物背后是多少人的辛苦耕作,又付出了怎樣的汗水與努力。因此,我們要積極響應“光盤行動”,用實際行動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餐前應本著“按需點菜、適量即可”的原則,不一味追求菜品的豐富多樣,做到適用即可。此外,要樹立“盡量少點,不夠再添”的思想,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餐后則有必要對剩余菜肴打包,不僅展現(xiàn)自身文明節(jié)儉的良好形象,更給親朋好友、鄰里街坊樹立榜樣。當然,餐飲企業(yè)也應積極響應,通過提供多樣化的菜品選擇、合理的分量設置以及打包服務等措施,減少食物浪費,共同為構建節(jié)約型社會貢獻力量。
推廣公筷公勺,守護舌尖上的健康。親人家宴、好友聚會……在共享美食的歡樂時刻,我們往往容易忽略一些潛在的衛(wèi)生隱患。使用公筷公勺,不僅能避免個人餐具對公共菜品的污染,有效阻斷病菌傳播途徑,降低幽門螺旋桿菌等食源性病原體的傳播風險,更能彰顯自身良好的衛(wèi)生意識、文明素養(yǎng),用新時代餐桌禮儀向同席賓客表示尊重。因此,我們應該在聚餐時主動使用公筷公勺,為彼此的健康保駕護航。同時,餐飲企業(yè)也應承擔起社會責任,主動提供公筷公勺,并在餐桌上設置明顯的提示標識,引導食客養(yǎng)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習慣。
培育餐桌禮儀,展現(xiàn)餐桌上的文明。餐桌禮儀是社交場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教養(yǎng)和素質(zhì),也表現(xiàn)了對同席客人的尊重。因此,我們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孩子們的餐桌禮儀意識,讓他們學會在餐桌上保持安靜,不隨意喧嘩打鬧,不隨意打斷他人講話,夾菜時不隨意挑揀食物、翻動菜肴,并充分尊重他人的飲食習慣和選擇。同時,家長和老師們也應該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行為示范來影響孩子們的成長。社會各界也應加強餐桌禮儀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公眾對餐桌禮儀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文明餐桌,你我同行。讓我們成為文明餐桌的踐行者,共同開展光盤行動,合力推廣公筷公勺,從小培育餐桌禮儀,摒棄飲食陋習,引領文明新“食”尚。(涵江區(qū)委文明辦 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