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舉辦“艾上非遺 古法香錘” 文明實踐活動。主辦方供圖
10月31日,海滄區委文明辦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了 “艾上非遺 古法香錘” 文明實踐活動。
活動旨在傳承非遺文化,傳遞健康理念,促進轄區居民之間的交流互動,營造健康養生的氛圍。現場志愿者詳細普及了艾草知識,30 余位參與者熱烈討論艾草的用途。艾草又稱艾葉、艾蒿,味苦、辛、性溫,入脾、肝、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芳香辟穢等功效,外用還能祛濕止癢,常用來泡腳,古人稱其為地之陽,能通三陰走十二經。
隨著對艾草的深入了解,活動進入手工制作艾草錘環節。艾草錘可將艾草功效發揮到極致,通過敲打身體能達到疏通經絡、緩解疲勞、改善睡眠等效果。活動中,志愿者為大家準備了制作養生艾草錘的材料包,包括粗布、艾草包、錘柄、棉繩等,并演示制作方法。參與者們齊聚一堂,跟隨工作人員的指導親手制作艾草錘,當彩色線繩一圈圈纏繞,一個個漂亮的艾草錘誕生。這些艾草錘不僅承載著非遺文化的魅力,更寄托了人們對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
“艾上非遺 古法香錘” 活動既是其樂融融的手工體驗,也是文化傳承的生動實踐,讓艾草芬芳在生活中彌漫,讓古法工藝代代相傳。(東南網 盧超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