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暖陽下,行走在寧德市柘榮縣城街頭,河暢水清,滿目煥新,環境宜人,生態宜居,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時時可見幸福笑臉。
城市是美好生活的依托,城市品質關乎民生福祉。當前,柘榮縣正加快構建山城相依、宜居宜游的“中國慢城”,不斷提升“慢城”顏值內涵,組織實施“1688”工程,即建設“中國剪紙第一城”,打造6條慢行系統、8個城市書坊,改建新建8個城市(口袋)公園,統籌推進城市建設和更新,錨定群眾所盼、提升幸福指數,讓城市“顏值”更高、“氣質”更佳,群眾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日益增強。
人居環境綻新顏
答好幸福民生卷
沿龍溪前行,所到之處,碧水漾清波,枝繁生兩岸。這是柘榮縣統籌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推進實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顯著成效。
仙嶼公園 魏發松 攝
龍溪是柘榮縣最大且穿越縣城區的唯一河流,為了把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的美好藍圖變成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柘榮縣推進治理龍溪,建成1座魚鱗壩和14處魚道,并對楊家盛游泳池基地至前山橋河段長5公里河道進行清淤,保障汛期沿岸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同時,對霞泰橋至福山橋段原有防洪堤工程3.2公里進行綠化建設,建設溪坪橋至西宅橋河段長3.5公里漫步道及生態護岸,完善河道的自我調節及修復功能。
景觀建設與文化保護并行。柘榮縣還建設溪坪橋至彩虹橋左岸560米河濱路木棧道和廣福寺河段160米木棧道,切實保護與建設龍溪兩岸的河道文化廊道,確保文化河流的永續利用。同時,對龍溪兩岸進行人居環境改造工程,特別是在房屋立面改造中融入了柘榮非遺剪紙元素,可謂具有“柘榮特色”。
景觀美了,人居環境也要跟上。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家門口的“關鍵小事”,也是城市建設的“民生大事”。管線老化、樓體飾面脫落、停車位不足……類似老舊小區的“歷史遺留問題”,不僅給小區居民帶來極大不便,也無法滿足市容美觀及文明創建的要求。
近年來,柘榮縣委縣政府堅持聚焦補齊城鎮基礎設施短板,大力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深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重點民生項目,以建設人民群眾滿意的宜居社區為目標,真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改造前期,工作人員走訪傾聽居民意見,及時為群眾答疑解惑,并根據居民需求完善設計方案,保障改造工程能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魏發松 攝
同時,在老舊小區改造期間,充分發揮社區黨員、退休老干部、志愿者的帶頭作用,及時解決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矛盾糾紛等,推動小區居民成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推動者、監督者、受益者、支持者。
“現在小區墻面煥新,衛生整潔,完全沒有之前墻面陳舊脫落、衛生狀況不理想的影子?!备幻窕▓@居民朱大姐高興地說。
2022年以來,柘榮縣共啟動錦繡小區、富民花園小區、安居小區、河濱花園小區,北峰小區(一期-電信宿舍樓)、柘榮縣舊公安局宿舍樓等6個小區改造,樓棟數38棟,改造面積18.1286萬平方米,改造1778戶,項目總投資約6400萬元。改造內容包含雨污管網系統改造、路面修復、小區內部綠化等基礎項目和停車位改造、內部道路照明更新、游樂活動空間擴大等提升項目。
安居才能樂業,樂業才能發展。老舊小區的改造不僅提升了生活品質,增強了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還推動了城市更新,改善了城市形象,真正實現“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轉變。
推窗見綠聞花香
“加碼”綠色幸福感
“這個公園太美了,不愧叫‘百花園’,真的像一座花園。”讓居民齊聲稱贊的“百花園”位于柘榮縣雙城鎮溪坪社區,這里原來是一處用來堆放建筑垃圾的荒廢地,不僅影響市容,還破壞環境衛生,周圍居民都避之不及。2023年底,雙城鎮著手治理這塊荒廢地,將其納入口袋公園建設計劃,引入園林公司管理,把這塊荒廢地打造成了一處富有特色的口袋公園。
口袋公園 游何斌 攝
樹木、花卉、籬笆、長椅……進入“百花園”,瞬間被鳥語花香包圍,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鞍倩▓@”內栽種了各種觀賞樹木、花卉,并增設休憩長椅、秋千、茶室、微景觀等配套設施,在提升公共土地綠化潛力的同時,滿足居民對游憩、休閑、娛樂等活動場所的需求。
“我們將這里免費租給一家園林公司,既可以充分利用樹木花卉打造‘城市花園’景觀,又便于日常維護,一舉兩得。”雙城鎮相關負責人說。
如今,“百花園”不僅作為周圍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還成為宣傳微陣地,開展反詐防騙、文明創建、低碳環保、兩違宣傳等活動,在綠蔭繁花間實現宣傳“零距離”“面對面”,讓高品質口袋公園為美好家園增添色彩。
推窗見綠,轉角看花,文體娛樂,休閑健身。在柘榮,公園綠地里的幸福場景,逐漸成為現實圖景。
“晚飯后我都會到體育公園健身,這里設施越來越完善,景觀也越來越美了?!奔易″\繡花園的游女士說。
智慧體育公園 游何斌 攝
游女士口中的體育公園是柘榮縣智慧體育公園。兩年前,柘榮縣智慧體育公園改造提升基礎服務設施,改造出入口、田徑場、籃球場、氣排球區,增設網球場及輪滑場,還配套建設了室外智能國民體質測試亭、智能健身驛、20件二代(智能)健身路徑及2公里環山沿溪智能健身步道等體育健身場地設施,滿足老年人、中青年、少兒等全人群健身活動需求。
“智慧體育公園每天人流量達3000人次,全民健身氛圍越來越濃?!辫蠘s縣文體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與智慧體育公園相鄰的仙嶼公園近日也新增一處城市驛站,驛站內除了提供男女衛生間、無障礙衛生間等功能外,還設置了休息、充電、熱飲水等便民服務功能(正在建設中),供工人、環衛、快遞、外賣等勞動群體休憩。
仙嶼公園是柘榮城市精品公園之一。近年來,隨著時代變化,仙嶼公園不斷新增配套功能,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供給。位于仙嶼公園東側的嶼東路上,48個美食小木屋整齊排列,不僅為流動攤販“安家”,也為群眾留住了“煙火氣”;公園南側新增3個風雨長廊(亭),方便群眾納涼避暑……
仙嶼公園 魏發松 攝
公園城中建,人在畫中游。這些都是柘榮縣加強公園綠地建設,提升群眾幸福感的生動寫照。近年來,柘榮縣合理布局設計,城市綠地、園林景觀、養護管理水平提質增效,無論是街角、小區旁,還是閑置地帶,公園廣場“華麗變身”,確保15分鐘生活圈內各類“口袋公園”,群眾推窗見綠,幸福感和獲得感層層蔓延。2022年以來,柘榮縣新改擴建各類城市(口袋)公園共12個,新增城市綠地面積約3.8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6.07%,綠地率為39.9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約14.65平方米。
文化惠民暖人心
美好生活添底色
穿過彎彎曲曲的街道小巷,來到柘榮縣雙城鎮溪坪街后門溪,這里有一處古色古香的院落,木構穿斗式重檐歇山頂,形似銅錢的瓦片鏤空墻,上下兩層的老式木屋……處處散發著文化氣息。
文化地標嘉馨民俗文化園 游何斌 攝
這處院落原為后門溪陳氏書館,是柘榮縣縣級文物保護點。2020年,雙城鎮政府對后門溪陳氏書館進行搶救性修繕后,結合有傳統文化內涵、互動性強的文創文旅產業項目,將后門溪城市書坊打造成兼具傳承體驗、展覽、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展示點。
“書坊設閱讀區和手工體驗區,閱讀區有各類書籍3000余冊,手工體驗區則設有陶藝DIY、香囊DIY、古琴、古箏、香道、花道、茶道、書法展示、品宋氏茶點(紫蘇飲)等主題項目,滿足了廣大群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拓展了服務覆蓋面,讓公共文化服務在群眾‘家門口’開花結果?!焙箝T溪城市書坊主理人林隆花介紹。
青少年宮城市書坊
后門溪城市書坊是柘榮縣打造的8個城市書坊之一。近幾年,柘榮縣以打造城市書坊為抓手,推動新型文化空間與古厝保護、城市品質提升、非遺傳承、文化惠民等融合發展,推出“城市書坊+文化展示體驗”“城市書坊+咖啡吧”“城市書坊+輕食餐飲”等運營模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截至目前,柘榮縣已建成7個城市書坊,已對外開放4個城市書坊,2024年底將有望全面完成8個城市書坊建成使用,同時通過政企合作,引入社會主體參與經營服務,提高運營能力和服務效能。
城市書坊的建設不僅為群眾提供了閱讀平臺,填補了城市公益性公共閱讀空間不足的空白,推動全民閱讀氛圍的形成,還融合多元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城市文化品質。
日前,柘榮縣文化藝術中心項目正在內部功能劃分和裝修,預計2025年春節前投入使用。該項目是柘榮縣地標性的“城市文化綜合體”,建筑占地面積10317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劇院以及文化廣場,形成一處知識性、娛樂性、互動性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建筑。
城市書吧(體育中心) 魏發松 攝
近年來,柘榮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立足實際,堅持文化惠民,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點亮群眾多彩文化生活,推動“中國慢城”建設。
嘉馨民俗文化園便是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的典型案例。嘉馨民俗文化園位于東獅山腳下,由文化創意展覽區及民俗特色展覽區兩大片區組成,將孔子文化、馬仙文化、禪學文化、長壽文化、民俗文化融于園中,打造集游、賞、展功能于一體、獨具魅力特色的精品民俗文化園。嘉馨民俗文化園的開園,極大提升了柘榮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滿足了新時期群眾對高品位生活的需求,激發了群眾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園的強大動力。
提升城市品質,共享幸福生活。接下來,柘榮縣將持續圍繞“中國慢城”建設,立足“一城三區”總體格局,以創建省級全域生態旅游示范縣為統領,進一步深化建管融合,賦能城市品質“蝶變”躍升。(閩東日報記者 劉源 通訊員 鄭德冬 陳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