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福長者食堂正式揭牌啟用,并積極探索“以商養老”新模式:提供20元/份的自助餐,60歲以上的消費者有折扣,80歲以上的免費。“以商養老”新模式,突破了過去長者食堂“村居主辦”“慈善助辦”等經營模式,讓長者食堂擁有“造血功能”,有助于長者食堂可持續發展。
為老人辦“食”事,助力老有所養,關乎民生、連著民心。隨著社會老齡化加速,對于子女長期不在身邊的老人,尤其是一些獨居、空巢、高齡的特殊困難老年人,“食有所安”直接影響其晚年生活的質量。近年來,石獅市依托居家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黨建+”鄰里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載體,建設了10余所長者食堂,讓更多有需求的老人每餐“不將就”。
從石獅市的長者食堂運營模式來看,最早提出“以商養老”的是石獅市永寧鎮金埭村長者食堂。永寧鎮金埭村長者食堂與金埭村智慧農村便民汽車充電站簽約,將汽車充電站創造的部分村集體收入捐給長者食堂,實現“產業反哺民生”。此番,長福長者食堂“以商養老”模式在創新經營業態上有了新突破,吸引全年齡段消費者用餐。這也意味著長者食堂不只服務老年人,也服務其他更多的消費者,進而讓長者食堂擁有了除“慈善捐助”“政策補貼”之外的收入,“自我造血”更具生命力。
作為居家養老場景中的重要一環,長者食堂如何實現營收平衡始終是難點和痛點,因純公益屬性,對捐助、補助的依賴性強,極易陷入青黃不接的尷尬。當前,全國各地的長者食堂都在探索服務多元、模式創新之路,形成“長者食堂+”的“以商養老”模式,讓長者食堂實現更加可持續化的發展。因此,長福長者食堂在“以商養老”模式上的突破,對于正在經營或即將開辦的長者食堂,具有典型的借鑒意義。
當然,“以商養老”的長者食堂其核心和初衷,不能偏離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如何兼顧服務老人和盈利?這給社區、街道等管理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設立長者食堂之初,就要做好充分的考察和調研,在充分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和老年人現實需求的基礎上,作進一步論證、科學決策,最終確定長者食堂的運營模式。另外,主管部門不僅要負責建,更要深度參與管,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工作的引導力度,把惠民好事辦實、辦長遠,才能折射民生改善的溫度,真正贏得民心。(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李芳怡 石獅日報 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