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員走進四都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宣講。
秋風送爽,詔安“大理包”宣講團又下鄉了。
近日,詔安“大理包”宣講團成員沈建元走進東關社區,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主題宣講。
沈建元是詔安燈謎協會副會長,擅長燈謎創作。“‘齊享太平安定’猜二十屆三中全會中的一個熱詞”……現場,燈謎協會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熱詞融入燈謎創作,大家相互討論,氣氛熱烈。
詔安“大理包”宣講團,是今年詔安創新打造的特色宣講品牌。這些由理論骨干、文化使者、身邊“名嘴”等組成的“大理包”宣講團,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校園課堂、社區廣場,采用“主題宣講+電影藝術黨課”方式,開展巡回宣講。
詔安“大理包”宣講隊在中山文化廣場結合非遺潮劇開展宣講活動。
10月21日,隨著詔安“大理包”宣講大篷車駛入縣中山文化廣場,一場學習宣傳活動拉開序幕。
活動現場,除了播放視頻,宣講團成員還帶來《勇立潮頭開新篇》主題宣講。“詔安‘大理包’宣講大篷車將理論宣講搬到家門口,宣講方式短、平、快,形式好、接地氣,我們聽到了耳朵里,也記在了心坎上。”南詔鎮居民何佳鑫說。
今年8月2日,詔安縣正式啟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六進”活動,現場為詔安“大理包”宣講團授包,并發放“大理包”宣講團徽章。
詔安“大理包”宣講團成員已達245名。根據不同主題、不同人群,又分為8支宣講小分隊,他們統一配備裝有《學習輔導百問》、全會公報宣傳折頁等宣講資料以及“小蜜蜂”擴音器的雙肩包。
如何讓老百姓聽得懂、愿意聽,這是理論宣講的難點。詔安“大理包”宣講團創新形式,統籌資源,開展分級分層分類宣傳,通過“文藝+理論”“非遺+理論”等有機融合,把理論講鮮活、講深入、講透徹。
10月16日,詔安縣江濱公園上演了一場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李炎輝、吳丹揚等宣講員以潮劇演奏的形式,為現場群眾送上一堂生動的《全會精神我來講》宣講課。
詔安位于閩粵交界,受潮汕文化影響,潮劇在這里流傳已久,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全會精神我來講》由潮劇愛好者林建宗譜曲。整個曲目全長8分多鐘,說唱結合,曲調優美,朗朗上口。為了實現更好的演奏效果,潮劇愛好者克服困難,經常利用中午和晚上時間進行排練。
“我們想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群眾及時了解到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宣講員劉小惠說。除《全會精神我來講》曲目外,現場還演奏了《暮鼓晨鐘》《盼春》等經典潮劇。
此外,詔安“大理包”宣講團還結合當地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用猜燈謎、方言快板、鐵枝木偶表演等方式演繹宣講內容,以文化賦能提升宣講成效。
“我們將立足群眾和發展所需,挖掘更多群眾身邊鮮活的先進典型案例,讓理論宣講真正服務群眾需求,打響‘大理包’特色宣講品牌。”詔安縣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方堃說。(福建日報 詔安縣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