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溫張吳禮讓典故。一條長約百米、寬僅兩米的小巷子,見證了300多年前一段你謙我讓、以和為貴的佳話。
而在閩漳古郡漳浦,也有一則類似的“六尺巷”故事。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漳州籍名臣、帝師蔡新致仕后回鄉(xiāng)。一日,族人與鄰村溪南村發(fā)生糾紛后找到蔡新,滿心希望這位曾居高位的大人物能向地方官施壓,為本村撐腰。蔡新卻道“有萬世溪南,無百年宰相”,教育族親要懂得“仗勢欺人不長遠、和睦相處得平安”這個道理。
桐城“六尺巷”張吳禮讓的故事家喻戶曉,漳州蔡新示于族人的話語“萬世溪南”也在漳州傳為佳話,兩者“以和為貴”的理念是相通的。
在漳浦蔡新故居的所在地——大南坂下樓社區(qū),“萬世溪南”這個典故村民們都很熟悉。遇到矛盾時讓一讓,以和為貴的族訓、家風一直在傳承。下樓社區(qū)黨總支書記王文君說,這啟發(fā)了基層干部,不斷嘗試將“萬世溪南”等歷史智慧融入基層調(diào)解工作中,從講好歷史人物典故入手,弘揚“以和為貴”的美德,讓村民聽懂、理解并信服,從而化解矛盾糾紛。
如今,“萬世溪南”已從蔡新的族訓變成當下基層干部調(diào)解矛盾糾紛的“工作法”,推廣到鄉(xiāng)鎮(zhèn)乃至漳浦全縣。
針對基層調(diào)解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漳浦以“萬世溪南”謙和禮讓、和諧相處文化為基礎,將其蘊含的“禮讓和諧”歷史智慧注入社會治理,形成了以“源頭治理、多元共治、和諧共享”為體系的調(diào)解工作法,切實把矛盾在鎮(zhèn)村里消化、問題解決在一線。目前,全縣已培育2個市級金牌調(diào)解室、2個縣級金牌調(diào)解室和15個縣級個人品牌調(diào)解室。2023年以來,共排查調(diào)處基層各類社會矛盾糾紛4635起,調(diào)解成功率達99%以上。
蔡新的“萬世溪南”不僅運用在社會基層治理上,還推動著社會鄉(xiāng)風文明建設。
2013年,漳浦將蔡新故居打造成“漳浦兩帝師廉政教育基地”。2017年,蔡新故居獲評福建省家風家訓鄉(xiāng)賢文化館示范點。依托蔡新故居,漳浦扎實開展“存正心、守正道、養(yǎng)正氣”宣傳教育,舉辦孝廉文化講堂。基地每年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參觀學習人員達上萬人次。蔡新故居已成為各級黨員干部廉政教育、青少年廉潔養(yǎng)成、家風教育宣傳的重要陣地及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拓展基地。
如今,漳浦鄉(xiāng)風民風向上向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不斷涌現(xiàn);省級文明家庭、美麗庭院等以榜樣促進群眾見賢思齊;舉辦全縣道德模范宣講活動,在全縣廣泛學習宣傳道德模范,營造崇善向善濃厚氛圍。此外,漳浦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xiàn)全覆蓋,全縣注冊志愿服務團體381個,實名認證志愿者94454名,已組織800多場志愿服務活動。 (漳州文明網(wǎng) 閩南日報 林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