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28日報道 青山掩映,黑瓦黃墻,溪水潺潺縱貫村落,彩色標識、休閑民宿、特色盆景,整個古村“年輕范兒”十足。這是寒露時節周寧縣禮門鄉常源村呈現出來的鄉村新圖景。
“從‘地理位置偏僻、產業結構單一’的窮村變身為‘寧德市金牌旅游村’,常源村變遷的背后離不開‘鄉村振興合伙人’的加入?!倍Y門鄉黨委組織委員楊林美說。
何為“鄉村振興合伙人”?即熱心鄉賢、青年創業者、文藝創客等各類人才,帶著理念和投資,與村集體“合伙”開發鄉村產業項目,常源村村民黃錦坤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在外闖蕩多年后,36歲的黃錦坤帶著積累多年的鄉創經驗和資金回到家鄉,成為禮門鄉招募的一名“鄉村振興合伙人”。
“常源村得天獨厚的溪石資源和優越的生態自然環境,正是‘借題發揮’的絕佳之地,村中的古民居倘若開發出來,更能為城市周邊游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秉S錦坤表示。
瞄準發展農文旅區域優勢,短短一年多時間,黃錦坤確定了“一線三區”規劃布局,以村內下洋溪為中軸線,盤活農村閑置房屋、宅基地等“沉睡”資源,帶動全村黨員干部、群眾、外來人才共同參與,發展手工藝品、藝術擺件等文創產業,著力打造“千年古寨,常來常源”特色鄉村游品牌,雕塑文化園、文創和老鴉柿基地相繼“誕生”,逐步形成了“黨支部+古村落+藝術家+人才”的常源模式,曾經窮鄉僻壤的小村莊化身網紅打卡地。
“這兩年,村里不僅環境美了,人氣也旺了。今年國慶假期,進村的車輛排起長隊,村里熱鬧了不少?!背T创宕迕顸S仕明感嘆。
在禮門,像黃錦坤這樣的“鄉村振興合伙人”越來越多。該鄉通過政策引導、情感感召等方式,吸納更多的在外鄉賢、技術能手、返鄉創業人士、外籍能人加入“鄉村振興合伙人”隊伍,拓寬發展空間,讓農村變景區、農家變客房、農副產品變旅游商品……去年,禮門鄉全域旅游游客接待量約15.6萬人次、同比增長9.86%,旅游總營收約345萬元、同比增長2%。
“鄉村振興合伙人”模式已成為推動周寧產業發展、振興鄉村的一大特色。
為破解域內鄉村產業基礎薄弱、內生動力缺失的難題,周寧縣深入挖掘縣域范圍內傳統古村落、特色山水景觀、紅色文化、民宿文化等資源與農、文、旅的結合點,創新推出“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合作共贏”的“鄉村振興合伙人”模式,通過“合伙人”直接投資、技術入股、創意合作等不同的形式,開展非遺技藝傳承、古民居活化、生態研學等內容,為金牌旅游村、美麗鄉村建設注入“原動力”。同時,綜合利用各村閑置宅基地、閑散土地、特色農產品等資源,開發山野民宿、文藝手作、藝術擺件等文創產業,引入書屋、咖啡館、酒吧等新業態,實現“空心村”活化生長。
今年9月,周寧縣浦源鎮花鯉小鎮發出招募令,召集主題餐飲、研學、文創項目、特色民俗、親子娛樂等領域合作伙伴。
走進浦源鎮花鯉小鎮“云鯉1號”,茶咖夜酒、茶空間、摩旅驛站、自行車俱樂部等不同領域元素交織在一起,儼然成為集文旅和夜間休閑為一體的特色新空間,讓人難以將它與原來的水利設施管理房聯系在一起。
“在看到花鯉小鎮‘鄉村振興合伙人’招募信息后,我不由自主被這棟建筑所吸引。這里的產業風格很特別,每個轉角都有不同設計。我依托長廊,以‘花鯉’為主題,打造不同主題空間,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摩友前來觀光游玩?!薄班l村振興合伙人”林隆建表示,“目前這些都只是起點,接下來,我還將結合整個‘花鯉1號’,開發4畝四季花海,打造更多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新場景,形成吸引外地游客的‘嶄新名片’?!?/p>
多點開花,“合伙人”產業項目亮點紛呈。泗橋鄉溪口村以“村集體+合伙人”模式,發展高山漂流、濕地公園、水上樂園、燒烤露營、垂釣采摘等特色旅游項目,打造“水韻溪口”高山休閑文旅基地;浦源鎮紫云村在村集體與“鄉村振興合伙人”的共同努力下,建起了“共享營地”,開發露營燒烤、圍爐煮茶、民宿餐飲等旅游產品,進一步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周寧縣采取線上招募、線下走訪等形式吸納在外鄉賢、技術能手、鄉創農人等20余名,項目策劃團隊5個,探索“生態+”“庭院+”“鄉創+”等多種鄉村運營模式,為禮門鄉常源村古村落提升、浦源鎮鯉響青年民宿等20余個項目注入鄉村人才“活水”。
“接下來,周寧縣將積極構建由組織部門牽頭抓,人社、農業農村等相關單位具體抓的高效聯動機制,建立起包含‘原鄉人’‘返鄉人’‘新鄉人’在內的‘鄉村振興合伙人’儲備庫,進一步激活鄉村人才振興‘新引擎’?!敝軐幙h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鐘振文說。
(魏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