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是我這一生做過最有意義的事,是我堅守的初心,也是我心甘情愿地奉獻。”初見黃宇新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堅毅的眼神與健朗的外形,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看似普通的中年人,竟是三明市“百次獻血英雄”,多次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
黃宇新是清流縣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今年51周歲。2024年6月14日于他而言是難忘的一天,“既是我與小兒子的生日,又是世界獻血者日20周年,也是我第100次獻血的日子。”黃宇新說。
從2007年至今,黃宇新累計獻血100次,獻血總量達37200毫升,其中全血獻血量8600毫升,單采成分血獻血量143個治療量。這是什么概念?一個成年人全身血量約4000至5000毫升,17年來,黃宇新獻出了約“8個自己”。
談起開始獻血的契機,黃宇新的話語簡單樸實,令人動容,“2003年我出了一場重大車禍,傷情嚴重,靠輸血才得以救治。身體痊愈后,我總想回饋社會。當時,聽說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車來清流,就動了獻血的念頭,醫務人員評估我的身體情況適合獻血后,第一次獻了200毫升。”就這樣,黃宇新踏上了他的獻血之路。
2016年,黃宇新了解到成分血對血液病、癌癥和大出血等急重癥患者的治療非常重要,因而捐獻成分血對獻血者身心素質的要求比捐獻全血略高,且整個采血過程大約需要持續40至70分鐘,導致成分血捐獻者少,他便開始獻成分血,“成分血采血得到市里才能做,雖在路程上有時不太方便,但對于獻血者來說獻成分血恢復速度更快。”
“最多的一年,我獻了19次血,我愛人很擔心我的身體健康,其實我身體好得很。”黃宇新笑著說,“我的大兒子小時候經常陪著我去獻血,耳濡目染,他也有了奉獻的意識,在他18歲生日當天,就自發去獻了第一次血,算是給自己的一份成人禮,如今他的獻血量也有4000多毫升。”
“忠于職守,通曉業務,秉公執法,熱情服務。”這16字土地管理工作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黃宇新牢記于心,并不只在工作中踐行,更把它貫徹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不能理解我,但我只是想為像當初的我一樣需要幫助的人貢獻一點力量。我也不覺得我是‘英雄’,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且還會一直堅持做下去。”(清流縣委文明辦 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