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干部業績好不好,關鍵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各級領導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學習,樹牢正確政績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實干、久久為功,把豐碑立在人民群眾心中。”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期間,專門參觀了谷文昌紀念館,語重心長地指出,學習谷文昌同志,不僅要高山仰止,還要見賢思齊,像他那樣做人、為政。
谷文昌是誰?他有著怎樣的感人事跡?總書記為何多次提到他?昔日的福建省東山縣是一個風沙肆虐、滿目瘡痍的荒涼海島。時任縣委書記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種植木麻黃,筑起綠色長城,讓海島換了天地。他離世43年來,一直活在人們心中,“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了當地習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稱贊谷文昌同志,希望各級領導干部像谷文昌那樣做人為政,在老百姓心中樹起豐碑。
“碑不自立,名由人傳”。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從“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楊善洲;從“幫老百姓干活、保障群眾利益,怎么干都不過分”的廖俊波,到“大半輩子跟林業打交道,從未拿過公家一根木頭”的谷文昌;從“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的扶貧干部黃文秀,到“絕壁鑿天渠,壯志凌山河”的黃大發……他們做人為政的最大“口碑”就在于造福于民,贏得民意。既注重“政績”又注重“政聲”,以“政聲”統領“政績”,從贏得“百姓口碑”開始,以“口碑”鑄就“豐碑”。
“政聲人去后,豐碑在人間。”以“口碑”鑄“豐碑”,就意味著努力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新業績。就像谷文昌那樣,以“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錚錚誓言,率領群眾戰勝風沙,根治旱澇,切實做到“實打實”解決問題、“硬碰硬”破解難題,不僅為當地群眾擺脫了世代逃荒要飯的苦日子,也為東山縣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業績不是喊出來的、等出來的、寫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重“顯績”更要重“潛績”。自覺迎著晨光真干,不要面對晚霞幻想,既要干好“第一要務”,更要干好“最大政績”,方能成就不朽之名。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電視劇《亮劍》有這么一句經典臺詞:“本事不是吹出來的,而是扎扎實實干出來的。”黨員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權力都來自人民,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人民公仆不僅是一種稱謂,更是一種責任和要求。當好人民公仆,就要牢固樹立和認真踐行正確政績觀,真抓實干,久久為功,把豐碑永遠立在人民群眾心中。(泉州文明網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