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隆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便民服務點的志愿者正在為居民縫補衣服。
“改褲腳、縫衣服嘍……”街頭巷尾曾經隨處可見的修補小攤,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逐漸淡出居民的視野。如今,居民有“小修小補”的需求,卻常常找不到地方。為解決居民需求難題,讓文明實踐更“接地氣”、便民利民更“聚人氣”,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福隆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便民服務點開啟運行。
“真的非常感謝,平時節約慣了,衣服舍不得扔,自己又不會補,這下好了,又能多穿兩年。”在老式的縫紉機前,社區居民胡大爺對志愿者表示感謝。“在社區微信群里看到有做艾灸,這不來體驗一下,感覺很不錯,而且就在家門口非常方便。”居民黃女士一邊做著艾灸一邊說道。福隆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便民志愿服務活動現場熱鬧非凡,到處都是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幫忙量血壓、理頭發、縫補衣物、做艾灸……社區每天都會安排豐富多樣的便民志愿服務項目解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在福隆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暖心驛站”總能看到志愿者端來一杯杯水、補充能量的零食、招呼著大家休息……“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里,‘暖心驛站’讓我放慢腳步、感受溫暖。”“我送外賣幾乎每天都要走街跑巷十多個小時,手機經常沒電,回家休息費時又費力,這個地方寬敞、功能齊全,能進來充電、喝水,非常貼心。”外賣騎手黃阿春對“暖心驛站”贊不絕口。“暖心驛站”專門為外賣配送員、戶外工作者等新就業群體提供歇腳、應急等暖心服務,對于這些工作者們來說,“暖心驛站”不僅僅是忙碌與疲憊的終點,更是一個傳遞愛與希望的場所,讓每一個在都市中奮斗的身影都能感受到溫暖。
福隆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正在為居民剪頭發。
福隆社區帶有“福”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發展過程中通過積極打造“福音”區域、“福居”涼亭、“福娃”形象IP、“福惠”基地,創新推出獨具特色的“福文化”品牌。“福隆城、幸福里,厝邊頭尾真歡喜;笑頭笑臉逛社區,泡茶行棋像兄弟……”社區居民周阿姨編寫出一首閩南語童謠,字詞間無不傳遞著福隆社區友鄰、睦鄰的氛圍和居住在這里的滿滿幸福感。福隆社區還打造供居民消暑納涼、表達民意需求的“納福亭”“致福亭”兩座涼亭,設計出IP形象并加入文明宣傳標語,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在潛移默化中引導社區居民說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
福隆社區居委會書記許思貞說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實現功能性的前提下更要突出服務性,我們會根據居民需求推出更多便民服務,不斷推進‘福文化’品牌建設,讓居民更有獲得感、歸屬感。”福隆社區現有常住居民8357人,總戶數3075戶,社區目前積極推進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從居民需求出發,針對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小修小補”添置設施,提供衣物縫補、水電維修等便民服務,讓居民在享受服務過程中獲得幸福感,并鼓勵更多居民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
2024年以來,漳州市著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提質增效,以緊扣精準服務群眾為工作主線,用心、用情、用力開展便民、利民、惠民文明實踐活動,通過一系列便民措施,快速響應“實事”、合理解決“難事”、創新多做“好事”,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更有亮點、更有品質、更有溫度。(中國志愿 漳州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