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市蚶江鎮厝仔村。石獅日報 供圖
寒露時節,秋高云淡。臨近中午時分,石獅市蚶江鎮厝仔村鄉土文化生態園里,不少村民及游人沉浸式觀光體驗;不遠處的厝仔村鄉土文化公園,湖中碧水粼粼,岸上花紅樹綠,構成一幅優美的畫面。村民走出家門散步觀景,享受鄉村秋日迷人的景色。
厝仔村位于石獅市區東郊,寶蓋山、雙髻山之北麓。相傳明初,許氏族人由“石龜許”遷移定居于此,距今已有600余年的歷史,是許姓家族的聚居地。歷史上,外鄉人視該村房舍低矮、簡陋,僅是一棟小厝仔,故而稱之為“厝仔”。如今,厝仔村這個總面積1.7平方公里、擁有常住人口678戶2620多人的村莊,自1994年來連續八屆被授予“福建省文明村”榮譽稱號,成為石獅市第一個“全國文明村”。
航拍下的厝仔村。石獅日報 供圖
近年來,厝仔村黨總支部、村委會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黨建引領,以全國文明村創建標準著力打造“組織強、產業旺、鄉風美、鄉村靚”的文明鄉村“幸福樂土”;創新基層治理,用實際行動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綻放文明風尚之花;實現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的華麗蝶變。
開展全域整治,打造宜居環境。厝仔村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理念,聚力提升人居環境,深化網格化治理,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共建美好家園;做實垃圾分類“細”文章,實現生活垃圾清運網格化管理、常態化保潔、動態化巡查,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夜幕下,村民在村委會廣場跳廣場舞。石獅日報 供圖
聚焦文體服務,增強群眾幸福感。厝仔村按照“文化立村、文化興村”的發展思路,以打造群眾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為載體,加大投入,高標準規劃建設村民文體活動中心、老人體育運動場、鄉土文化生態園(一期)、文化綜合服務中心、村史館、鄉村振興館、文化藝術展覽中心、黨建文化長廊等一批精品亮點工程。
“高顏值”文體活動場所陸續亮相,厝仔村持續開展一場場精彩的文化惠民、體育惠民活動,在謳歌新時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不斷滿足和豐富群眾的文體需求,為村民的幸福生活“加碼”送“福利”,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的“靈魂”。
厝仔村黨建文化走廊已成為村里老人的“議事廳”,每到夜晚,村民紛紛拿著方凳前來乘涼聊天。石獅日報 供圖
厚植文明沃土,涵養鄉風文明。深化文明風尚行動,持續推進移風易俗,積極培育先進典型,扎實開展“文明家庭”“好婆媳”“好妯娌”“最美庭院”等選樹宣傳活動,發揮先進典型的榜樣引領作用;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資源,打造文明鄉風培育陣地,廣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身邊好人好事等,弘揚傳統美德,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文明種子”播撒進每個村民的心田。
加強陣地建設,發揮特色載體作用。厝仔村抓住鄉村振興建設的良好時機,用心打造“七個一”文明實踐路徑,通過一條黨建文化走廊、一座鄉村振興館、一棟綜合活動中心、一支“厝仔大爺”志愿服務隊、一個公益慈善會、一片鄉土文化生態園、一間講習室,持續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
行走在厝仔村厝錦大道及環村路上,映入眼簾的是和美景觀、田園風光,美麗村舍相映成景,宣傳標語浸潤人心,實踐活動精彩紛呈……目之所及,處處美景,訴說著變遷,描繪著希望。
農民別墅區。石獅日報 供圖
奮楫揚帆再啟航,賡續前行譜新篇。眼下,厝仔村這個“福建省首批億元村”“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泉州市美麗鄉村”正向人們展示新時代沿海僑鄉新農村宜居宜業的畫卷。新征程上,厝仔村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這塊沃土上接續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李芳怡 石獅日報記者 蘭良增 顏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