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水奇,千里不同風。”放眼望去,八閩大地,處處綠意蔥蘢,生機勃發。
有福之州,閩劇傳薪火,古樹綻新枝;“海上花園”,山、海、產、城、人相融,踐行高質量發展;茶葉重鎮,在一代代新茶人傳承突破中香飄四溢;海邊漁村,銳意進取煥新蛻變,描摹砥礪畫卷;水仙花城,以民為本,用心培育,文明繁花織就千重錦;刺桐之港,枕山襟海,多元包容,繪出愛拼敢贏的鮮亮底色。
福建省廈門市環島路。福建省委文明辦供圖
踏浪揚帆,山青花欲燃,天藍水碧,風起文脈興。“海濱鄒魯”的一段段佳話,伴隨著新時代的磅礴脈動,生生不息。
故城·故事
仲秋時節,晚集時分,行走在沿河的石板路上,波光粼粼間,有微風習習。
這里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眼中必打卡的漳州古城。招手即停的小巴,地道又豐富的特色小吃,各式各樣的留影背景板,掃碼即可隨時互動的閩南語學習角,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熱鬧又不擁堵的一幕幕溫馨畫面,自然而然地映入眼簾。
福建省漳州古城景色。福建省委文明辦供圖
“保護好傳統城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古厝、文廟、騎樓、高大的牌坊、狹窄的小巷,始終保持著古老的格局、古老的機理與風貌,不減當年風華;舊屋檐下,幾張藤椅,人們三五成群,品茶談天,賞月飲酒,你一言我一語,仿佛紛擾無干。望遠處霓虹,一瞬間恍有隔世之感,這里不再只是故城,而是與現代緊緊相融相通的,這里的一磚一瓦,仿佛帶著古人的期待,穿越千年來與我們對話。
“評價一個制度、一種力量是進步還是反動,重要的一點是看他對待歷史、文化的態度。要把文物保護、修復、利用搞好,不僅不能讓它們受到破壞,而且還要讓它們更加增輝添彩,傳給后代。”近年來,福建積極開展文化遺產保護修復工作,先后批準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確保了重要的歷史區域保護修復工作有章可循、歷史文化遺產得到合理利用。三坊七巷成為新時代的“城市會客廳”,留住福州的根與魂;“以保護性開發為主,在開發中保護”,漳州古城堅持以“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民國風、臺僑緣”為核心特色,建成集文化、旅游、生活、創業于一體的國際文化旅游綜合體;千米長的泉州涂門街上,府文廟、清凈寺、關帝廟比鄰而居,來自全國各地的一批批精通多語種的文化志愿者們一步一解,娓娓道來,正把這里穿越千年風雨的精彩故事講與這個世界,講給更多的人聽。
文化·文明
中原文化、海洋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在福建,故事生動又精彩,文化多元性、文明多樣性撲面而來。
閩南話、莆仙話、客家話;漢式古大厝、手巾寮、洋樓、番仔樓;閩劇、南音、歌仔戲;漳繡、漆線雕、油紙傘……從語言到建筑,從劇種到技藝,這里的人們始終懷著包容友善的心態,接納不同膚色、語言和宗教的外來族群,也在此地形成各種特色和諧共處的城市景觀。一張張城市文化名片如此鮮明,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核和文化基因,源自八閩福地悠久濃厚的歷史底蘊,也來自這里正在進行的接續開拓的新時代文明實踐。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開展外武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明圩日”活動。福建省委文明辦供圖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定要建到人民群眾中間去,始終“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近年來,通過一場場調研、一次次溝通,漳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堅持做到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從選址開始,堅持在小區中最方便大家出入的地方劃出集中性場地,定期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義剪、義診、辟謠、普法、手工教學、心理輔導,讓各類人群都能在其中有交流有共享,有所學有所樂;推動實踐陣地從城市向鄉村覆蓋,三明市通過建設志愿服務驛站、家風家訓館、福文化主題公園等,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城鄉全覆蓋,讓文明實踐熱在基層;“和盛西湖”環境衛生整治志愿項目、“幸福百草園”護衛志愿項目……廈門市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在整合資源力量、推動陣地融合、培育特色項目上持續深耕,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熱情。
從電子政務入手,打破信息“孤島”,“要目光放遠,算大賬”,通過不斷探索數字化賦能新舉措,福建各地正不斷應用智慧平臺數字化賦能,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實現深度融合,不斷提升精神文明建設實效。“漳州通”一屏覽全城,打造集新時代文明實踐數字化工作平臺、服務平臺、管理平臺、宣傳平臺于一體,實現“志愿組織+志愿者+群眾”快速鏈接的多種智能終端互通互聯的綜合平臺;“e三明”網上便民服務平臺每年收集辦理群眾訴求超10萬件,三明全市“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提升至99.5%,讓共建共享落到實處,也讓講文明、樹新風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
好風·好人
“福建版塊”,“風”是關鍵詞。這里,好風拂面,好人成群。
這里有好家風,近年來,福建始終加強家教家風建設,常態化開展尋找“最美家庭”、創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活動,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為總抓手,積極整合部門資源,強化使命擔當,精心組織開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故事主題宣傳實踐活動,推動家庭文明新風尚充盈千家萬戶,凝聚“家”力量。
這里有好學風,山水俱佳、人杰地靈,福建自古便是書香之地。在崇學重教氛圍之下,各地紛紛興建書院,鰲峰、鳳池、正誼、致用,處處書聲瑯瑯。如今,棵棵香樟樹影婆娑,書院古跡仍在,書香之氣愈濃,百年教育名片歷久彌新。
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全景。福建省委文明辦供圖
這里有文明風,為充分發揮先進典型在文明培育中的示范帶動作用,福建深入開展全國道德模范推薦、福建道德模范評選,積極選樹先進典型,出臺《福建省關懷和幫扶禮遇“時代楷模”“八閩楷模”“道德模范”等重大先進典型實施辦法》,通過走訪慰問生活困難道德模范等,厚植八閩道德沃土,營造共同學習典型、崇尚模范、爭當好人的濃厚氛圍。
“漳州110”組織開展春季練兵隊列會操比賽活動。福建省委文明辦供圖
小島醫生肖錦璋從醫28年,從陸地返回惠嶼島,接替了父親的工作,成為新一任鄉醫。為了及時掌握每一位村民的健康狀況,他時常給村民們打電話,或直接上門詢問,將村民的健康檔案一一細化。島上的生活單調枯燥,但作為醫生的他隨叫隨到,從不隨意離島。他說:“既然來了就要把事情做得好一點。”
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守護大橋的“中國好人”黃建宏,縱身躍江、爬上橋塔營救輕生者二十多名,他還曾多次沖入火海撲滅火災,多次救助護送走失、受傷等突遇意外的老人回家。面對大家的贊揚,他說:“這些是我在守橋的崗位上應該履行的職責,是我作為守橋人肩上的責任。”
堅持聚焦為人民服務的時代楷模“漳州110”,創新“無人機+”警務模式,優化“漳州110”梯隊網格,打造全域110巡防體系,同時,深入轄區內共建中小學、幼兒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校園安全專項授課,不斷筑牢校園安全防護網,成立漳州110少年警校,持續拓深示范引領效應。
肖錦璋、黃建宏、“漳州110”,他們是這片土地上千千萬萬人的縮影,是共同書寫福建故事的一支支筆,是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的重要力量。
一步一步地走,一步也不停地走,堅定地走,是以生生不息,是謂步履不停。
當智慧的八閩人民堅持著與日月同步的美好德行,風雨兼程,相信歷史與時代,正在給出答案。(采訪報道組:楊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