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6日,是第44個世界糧食日,全球活動主題為“糧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創美好未來”。??這一主題旨在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并呼吁全球各國共同努力,確保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多樣、營養、經濟實惠、安全且可持續的食物。這一天,也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的首日,活動主題同樣強調了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農業發展的不穩定性持續加大。從當前和長遠來看,要想將飯碗端牢,擁有和享受到營養、多元、安全且可持續的糧食,指望依靠國際市場或他國援助來解決是靠不住的。必須居安思危,從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上下功夫,在護航糧食種子方面出實招,在杜絕糧食浪費環節做文章,切實保障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共創每個人都能吃飽、吃好的美好未來。
端牢飯碗,必須扎牢耕地保護“紅線”。根據自然資源部的數據,2024年我國現有耕地總量為19.14億畝,占世界的比例較低,僅為9%,且質量總體不高;人均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居世界第127位?。由于多種原因疊加,造成了許多農村遭遇耕地撂荒和耕地“非糧化”的雙重挑戰。據媒體報道,2013—2023年間全國耕地面積減少約1.13 億畝。究其緣由,主要是年輕人、主要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農田耕種勞動力極度匱乏;其次是受土壤、水等農業資源緊缺、劣化影響土地肥力,制約了耕地質效;再者是農業效益低、耕地被非法占用,農村耕地出現大量“非糧化”圖斑。土地,是農業的命根子。值得鏡鑒的是,素有“印度洋明珠”美麗富饒島國斯里蘭卡國家,最終破產的根源就是在糧食產業上的嚴重失誤導致農業破產,丟掉了自家飯碗。因此,必須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工作責任,積極發展特色產業,以引進企業、種植大戶進行集約化整治,努力推進撂荒耕地復耕、“非糧化”耕地整治。同時,借鑒湖南常德市、廣東揭陽市等地區的成功經驗,通過加強保護和提高耕地質量,促進耕地復耕復種復活,實現應耕盡耕、應種盡種,推動“撂荒田”“沉睡地”涅槃蝶變為“豐收田”“多產地”,全力守護好魚米糧倉。
端牢飯碗,必須守好中國種子“藍線”。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目前,中國糧食種子現狀總體表現為播種面積趨穩、產量穩中有增,但受綜合因素影響略有波動。相對而言,國際種業市場近年來保持穩定增長,國際種業集團通過并購,形成了幾家大型種子集團集中壟斷市場的格局。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和糧食需求增加,種子市場規模加工繼續擴大,受科技進步、政策法規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預計未來幾年種子市場規模增速將逐漸放緩。我國是農業大國,在千年農耕文明的孕育下,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水稻、小麥、大豆全部為中國自主品種。近年來,我國通過實施“打好種業翻身仗”工程,在推動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和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方面,全面實施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毋庸置疑,綠色、有機、健康糧食種子市場前景廣闊,糧食種子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成為種子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大種子企業競爭激烈,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市場競爭和技術更新等挑戰,我們要搶抓國家《種子法》及其配套法規等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增長等難得機遇,加大對糧食種子研發和推廣力度,逐漸改變以雜交育種為主,僅局限于選擇、突變等手段提高種子品質和產量的傳統模式,采取分子育種、智能育種和生物技術育種等先進技術,有效提升育種、生產、加工、儲存,以及精選、消毒、催芽和包衣技術,確保綠色、有機、健康糧食種子朝著高質、高產的方向發展,有力突破種子創新“卡脖子”核心技術壁壘,推動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比如,內蒙古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建成9個國家級良種繁殖基地、15個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加快推進新品種培育抓好良繁基地建設,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
端牢飯碗,必須壓實糧食浪費“黑線”。倉廩實,則天下安。??糧食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關乎?國家治理和?社會穩定。據統計,2023年我國食物總體損耗浪費率為22.7%,其中糧食的損耗浪費率為16.4%,消費端的浪費率為9.4%,占總損失的57.3%?;特別是大型聚會、學校、外賣,食物損耗與浪費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88萬億元,占農業產值的22.3%?1,數據之巨觸目驚心。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此之前,我國有關部門分別在2021年4月、11月,出臺和發布了《反食品浪費法》《糧食節約行動方案》,為治理食物浪費,堅決遏制餐飲消費環節浪費、加強節糧減損宣傳教育引導提供了法律依據。因此,節約糧食是美德,珍惜糧食是使命。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勤儉節約中華傳統美德,健全完善糧食安全及反浪費宣傳教育長效機制,樹立節約糧食的榜樣。同時,將節約糧食行動貫穿到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珍惜一粥一飯、半絲半縷,身先示范從每一餐踐行光盤行動,時刻謹記杜絕浪費的用餐習慣,適量點餐,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在全社會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氛圍,努力確保糧食安全,為守護好“中國飯碗、中國糧食”不斷夯實堅實基礎。(馬尾區委文明辦 黃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