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21日訊 石獅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堅持“守正創新、破圈融合”原則,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突出“文明實踐+”工作理念,多方互動、資源互通、成果互惠,織緊織密文明實踐網,推動文明之花在生動實踐中綻放光彩。
石獅市組織文明單位結對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 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供圖
多方互動壯大文明實踐工作圈
石獅市積極推動領導高位統籌,石獅市領導掛鉤聯系9個鎮(街道)文明實踐工作,確保將文明實踐與鄉村振興、基層黨建、社會治理、民生保障、文旅發展等重點任務一體推進。同時,定期召集成員單位召開聯席會議,樹牢目標導向,緊盯難點攻堅。
各部門協同聯動,組織174個文明單位結對137個文明實踐所(站),常態開展掛鉤幫建,明確任務書、時間表,推動單位優勢資源以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形式下沉基層。
同時充分調動“兩新組織”陣地、人才、項目等資源,在電子科技、環境保護、藥品研發、食品生產、紡織服裝等領域的10家特色企業打造的文明實踐點成為專業知識宣講宣傳的有力補充,12家志愿者協會在各鎮(街道)實踐陣地輪值助推基層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石獅市工商聯還引導各級商會和民營經濟人士踐行“獅商大愛”生成“萬企興萬村”項目26個。
石獅市湖濱街道玉湖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暖心驛站”。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供圖
石獅市鴻山鎮激活閑置集裝箱資源建設“五彩文明實踐街區”。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供圖
資源互通拓寬文明實踐生活圈
石獅市激活閑置陣地資源,堅持因地制宜、便民惠民、務實管用的原則,試點推進舊房屋、舊宗祠、空校舍等可利用資源升級改造,合理增設群眾茶余飯后參與文明實踐的活動場所。如鴻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將閑置集裝箱改建為“五彩文明實踐街區”,永寧鎮金埭村將閑置小學校舍變身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及老人食堂,寶蓋鎮寶源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小區架空層重置為社區宣講小舞臺等。
通過構建“15分鐘文明實踐生活圈”,以功能整合、空間復合的文明實踐所、實踐站為主陣地,連結靈活散點布局的文明實踐點,統籌配置黨群服務、養老托育、家政便民、文體休閑、石獅市民教育等民生關切服務,聚力完善“家門口”的幸福生活圈。如蚶江鎮厝仔村串聯轄區內的大中小學、市場、診所、超市、健身路徑、企業、生態園等服務點,線上線下定制導覽圖,方便村民一鍵定位前往。
各文明實踐所、實踐站通過設心愿墻、入戶走訪等方式收集群眾需求,按需定制服務內容,結合轄區實際生產生活情況,創新文明實踐特色項目。如靈秀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石獅服裝智能制造園的企業職工專門設立托教中心、智慧食堂、社區醫院、石獅乘式人才社區等服務內容;蚶江鎮石漁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非遺傳承保護”文明實踐隊伍在林鑾渡為游客群眾義務講解;祥芝鎮祥漁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婦聯、工會等力量為漁嫂群體提供理論學習、親子互動、文體活動、技能培訓等服務項目;寶蓋科技園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創設“零工市場”為用工主體和零工群體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等。
石獅市寶蓋鎮桿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長者食堂”。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供圖
成果互惠延伸文明實踐服務圈
通過“石獅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進行線上點單,向各部門征集并推出47個優質服務項目和135個文明實踐講習課程,目前已接受并完成群眾點單近千件,著力提升部門和志愿團體資源調度實效性和文明實踐參與度。
在全省率先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日”,將分散的志愿服務活動與文明實踐陣地組合起來,為衛健、文體、司法、環保、公安、紅十字等部門提供“擺攤設點”常態參與的載體,也讓群眾更便捷地感受文明實踐成果。截至目前,石獅市各部門、鎮村已開展集中活動日130余場次,服務群眾近5萬人次。
石獅市堅持“一室多用、多室共用”原則,合力搭臺豐富實踐內涵,鏈接各部門力量,為面積有限的基層陣地注入無限動能。如,石獅市委組織部優化“1+6+X”模式建設“黨建+”鄰里中心54個,石獅市委宣傳部提升服務未成年人的城鄉少年宮78所,石獅市委政法委打造開展多元解紛的綜治中心138個,石獅市民政局建成解決老人用餐難問題的長者食堂13個,石獅市總工會投用為戶外勞動者服務的“暖心驛站”13個,石獅市婦聯搭建獨具閩南特色的“咱厝邊”家庭教育服務中心9個等。(石獅市委文明辦 李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