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在物質充盈豐富的今天,我們依然要時刻銘記這句古訓,堅決杜絕糧食浪費,攜手踐行光盤行動。
糧食,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從田間的辛勤耕耘到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每一粒糧食都凝聚著無數的汗水與努力。農民們頂著烈日、冒著風雨,在土地上辛勤勞作,只為收獲那沉甸甸的果實。運輸人員日夜兼程,將糧食送往各地。廚師們精心烹飪,為我們呈上一道道美味可口的佳肴。在這漫長的食物鏈條中,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付出與奉獻。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屢見不鮮。在餐廳里,大盤未吃完的飯菜被隨意丟棄;在學校食堂,學生們挑挑揀揀,剩下不少食物;在家庭中,也常常因為食物量過多、飯菜不合口味而倒掉。這些浪費行為,不僅是對勞動的不尊重,更是對糧食資源的極大浪費。
節約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更是一種責任。杜絕糧食浪費,需要我們從日常每一餐開始。在餐廳點餐時,要根據用餐人數、食量合理點菜,避免盲目追求“量多”“有面子”而造成浪費。吃不完的飯菜,倡導打包帶走,讓“光盤”成為一種習慣。在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培養他們珍惜糧食的意識,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在家庭中,家長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不挑食、不浪費。
同時,社會各界也應共同努力,營造杜絕糧食浪費的良好氛圍。餐飲企業,要在餐廳、餐桌等醒目位置張貼節約糧食文明標語,積極推行小份菜、半份菜,客人點餐時,要及時提醒客人適量點餐,吃不完的可以打包帶走。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公益廣告、專題報道等形式,廣泛傳播節約糧食的理念。政府部門要加強監管,對浪費行為進行適當的處罰,同時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節約糧食的活動。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民以食為天,糧以儉為先。”讓我們攜起手來,杜絕糧食浪費,踐行光盤行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珍惜每一粒糧食,尊重每一滴汗水,共同守護糧食安全,共創資源富足、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漳州文明網 平和縣審計局 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