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福州市委市政府垃圾分類工作部署,福州自8月以來持續開展分類設施、分類收運、不主動參與分類三個專項整治行動。垃圾分類關鍵在于全民參與,如何提升群眾參與度和分類準確率?福州市城管委近期牽頭各城區廣泛開展主題志愿宣傳活動,用心用情做好宣傳引導,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
晉安區組織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深入工會驛站,開展面向城市職工的垃圾分類“送崗位、送技能、送政策”系列活動,現場指導如何正確進行垃圾分類,激發廣大職工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據了解,晉安區落實垃圾分類社區、物業主體責任要求,形成區、鎮(街)、社區、物業企業等聯動機制,充分調動屬地社區和志愿者的力量,帶動更多居民養成分類投放的好習慣。
在推進整治過程中,倉山區注重打造宣教陣地,鼓勵有條件的小區在花壇、草坪、小橋、路燈等設施上增添垃圾分類宣傳標語,同時引入藝術創作,在窨井蓋、配電房的白墻、小公園的矮墻等處進行彩繪更新,讓居民眼前一亮,并通過一系列具有知識性、互動性、趣味性的垃圾分類宣傳,根植垃圾分類環保意識。
臺江區則搭建了區級垃圾分類宣傳平臺,創建“臺江區垃圾分類”微信公眾號,進行系統、持續宣傳,并采取視頻、動畫等新媒體手段,賦予垃圾分類宣傳新的活力。
各區在加強垃圾分類宣傳的同時,也注重通過數字賦能加強監管以及分類執法。例如,鼓樓區智能監管平臺通過智能抓拍、數據對接等技術,在非定時投放時段對垃圾誤時投放等現象進行識別并抓拍記錄,實時上傳至平臺,相關人員可第一時間提醒責任人進行處理。當居民不規范投放垃圾時,平臺還可進行遠程喊話,提醒居民規范投放。
馬尾區成立了桶邊督導檢查和混裝混運執法處罰兩支隊伍,打好“督”和“罰”的組合拳,強化垃圾分類屋(亭)常態化管理。(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