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本質上是要逐步消弭城鄉之間的精神層面客觀存在的有形和無形的鴻溝,在城與鄉之間搭建一座文明互鑒、資源流通的橋梁,讓城市與農村、市民與農民、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真正做到差異發展、完美融合。因此,這種融合不只是硬的、外在的、物質建設層面上的,它還是軟的、內在的、文化意識層面上的。換言之,城鄉精神文明建設,不只在形同,更要意合。
要著眼建設,逐步縮小城鄉基礎差異。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從宏觀的城鄉融合來看,要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推進鄉鎮建設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提升城鄉結合部及城市周邊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讓“城如鄉,鄉似城”。從精神文明建設的維度來看,重點要提升鄉村文化設施建設水平,因地制宜建設提升體育場所、體育設施,建好用好閱讀空間、文化空間和休閑娛樂空間。
要著眼保護,堅持守好鄉村歷史根脈。要守好鄉村文脈,保護好鄉村古樹、古橋、古房、古亭、古路、古墓等文化承載體,傳承弘揚民俗文化、非遺文化、美食文化等非物質文化。要推動城市文化資源下鄉,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農家書屋、遠教廣場等陣地,組織開展送影下鄉、送書下鄉、送活動下鄉等活動,建立對接幫扶機制,點對點、面對面提升文化下鄉質效。要搭建城鄉文化交流的平臺,通過城鄉體育賽事、文化互動展演、非遺文化體驗等形式,讓鄉村文化進城,讓城市文化駐鄉,讓城鄉文化交融發展。
要著眼育人,不斷提升城鄉文明程度。要培育新興的鄉村工作隊伍,提振鄉村干部精氣神,挖掘培育鄉土文化人才,建強鄉村文化振興工作隊伍,把宣傳文化系統干部隊伍建設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城鄉融合并不意味著把鄉村照著城市的樣子復刻,相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揚長避短、打造特色,建設具有地方特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陣地,開展具有特色風味的民俗活動。要轉變群眾的思維觀念和行為習慣,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在農民轉變為市民的過程中,要從生產生活習慣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文明習慣養成行動,推動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
要著眼整合,充分調動資源形成合力。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不能僅僅依靠一級政府、一個部門,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政策制定、推動、落實和項目規劃、設計、落地上,縣一級政府要整合資源、融合推動落地實施,要堅持點面結合、循序漸進,確保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行穩致遠。特別是宣傳系統部門之間要形成合力,確保資金、項目、活動、考核等實現優化整合、優化利用。
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繁復、系統的時代工程,需要有一抓到底的勇氣、毅力和干勁。各級宣傳部(文明辦)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集中精力、財力、物力,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繪好藍圖,明確步驟,夯實責任,確保每個項目、工程和品牌能夠一以貫之、抓出成效,真正讓群眾受益、滿意。(中共南平市委文明辦 吳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