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古田縣鳳埔鄉蘇墩村的鄉親們紛紛回鄉探親,村里熱鬧不已。趁著這個時機,村兩委發動網格員白天開展入戶走訪,與群眾聯絡感情,收集民情民意,宣講惠民政策。
夜晚時分,蘇墩村黨員干部群眾則圍坐在移民文化公園長廊,暢聊村里近期發生的大小事。“大家對咱們村的發展有什么建議意見盡管提出來,能做到的我們盡力去做。”村黨支部書記周開灼話音剛落,村民們便熱議起來。
干部清晨巡村走訪、黨群夜間談心議事,“晨巡晚議”是蘇墩村傳承了60多年的一項群眾工作制度。近年來,鳳埔鄉打破“晨、晚”的限制,延伸“巡、議”的觸角,推動社會治理、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等工作有效開展,為古田縣構建“晨巡晚議+”鄉村治理新模式蹚出了一條路子。
鳳埔鄉下轄13個行政村,各村情況不同、發展各異,與其坐等群眾辦事,不如主動上門服務。為此,該鄉以“訪民情、增感情、辦事情”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劃分一級網格13個、二級網格19個、專屬網格3個,配齊網格長、副網格長和網格員,確立網格化管理制度。
房前屋后、廣場巷弄、田間地頭都是鳳埔鄉網格員的現場辦公點,通過分類登記每日巡村情況,群眾訴求能解決的就限時辦理,對不符合政策條件的就做好解釋說明。鄉里還在群眾相對聚集的廣場、休閑亭、便民超市等設立聯系點或議事點,為群眾參與議事決策提供便利。
矛盾糾紛調處是農村工作難點。鳳埔鄉因地制宜成立“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和“解憂雜貨鋪”,讓群眾訴求有門;成立“晨巡晚議”訴非聯動工作室,構建“特邀調解員+法官”模式,讓矛盾糾紛解決有道。
一次,鳳埔村網格員在巡查中遇到兩戶村民因用水問題產生糾紛,于是立即上報。專職調解員聞訊馬上介入,勸導雙方保持冷靜,耐心聽取雙方說法。經過多次調解,最終成功化解這起糾紛。
今年1月至8月,鳳埔鄉依托“晨巡晚議”制度,累計收集民情60多條,快速處置鄰里糾紛、低保申請、村道水毀搶修等問題10多個,成功化解征地、民事等疑難糾紛30余件。
制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務實管用。鳳埔鄉堅持把“晨巡晚議”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讓這一好傳統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發展。
榜樣引路,示范引領。鳳埔鄉充分發揮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作用,積極開展“黨員示范戶”“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我愛我家”鄉村治理積分等評選活動,弘揚新風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通過實施“產業富民”工程,鳳埔鄉完善提升“晨巡晚議”鄉村治理服務中心服務功能,設立“晨巡晚議”點贊臺,分發便民服務聯系卡,記錄“晨巡晚議”日記,將服務觸角延伸到不同產業群體對象。
立足食用菌主導產業,鳳埔鄉把福建農林大學(古田)菌業研究院專家及本土食用菌產業人才納入“晨巡晚議”隊伍,打造農民群眾身邊的“產業發展顧問”,加快食用菌產業園區全產業鏈區域化改造提升,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針對轄區北部西溪等7個行政村地處偏遠、人口分散情況,鳳埔鄉著力打造凝聚黨員、服務群眾的“‘晨巡晚議’便利店”,帶動7個村的12個產業基地發展,助力農戶增收致富。上半年,鳳埔鄉上半區3個村集體收入超20萬元,其中,1個村超50萬元。
“晨巡晚議”制度歷久彌新,擁有厚實的群眾基礎,既是鄉村治理路徑的有效探索,又是“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和“馬上就辦”工作作風的生動體現。當前,古田正在全縣推廣“晨巡晚議+”社會治理模式,著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的古田“楓”景,努力構建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閩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