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德市蕉城區城南鎮華建社區,一場別開生面的志愿服務改革正在悄然進行,有這樣一家特殊的“銀行”——華建社區愛心儲蓄銀行。這家“銀行”的“行長”不是金融專家,而是社區的黨支部書記黃美麗。她所管理的,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金錢,而是志愿者們的公益行為所量化的“愛心時長”。
愛心銀行相關制度和存折展示
這家“愛心銀行”的運行原理借鑒了傳統銀行的資金支取模式,將志愿者們的每一次公益行為的“愛心時長”,存入他們的“存折”中。當這些“愛心時長”累積到一定數額時,志愿者們便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的轉換,兌換相應的福利或服務。
黃美麗表示,她并不認可“行長”這個稱呼。在她看來,“愛心銀行”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機構,所有的志愿者都是這個平臺的“名譽行長”。他們共同支持著“愛心銀行”的運行,并為社區的公益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愛心銀行兌換流程、物品柜
華建社區通過“奉獻-積累-回報-再奉獻”的全閉環模式,成功搭建起了一個黨建引領、黨員帶頭、志愿者共創的協同善治、互惠互利的公益平臺。為了實現志愿服務的長效化和制度化,提升“愛心銀行”的參與度和凝聚力,華建社區黨支部定期召開民生座談會,征集各方建議,共同推動“愛心銀行”的持續發展。
黃大爺是“愛心銀行”的“創始儲戶”之一。他告訴記者,自從得知華建社區建愛心儲蓄銀行后,他便立即聯系了社區,并幸運地獲得了“001號存折”。翻開這本“存折”,更像是一本“公益地圖”,詳細記錄了黃大爺參加志愿服務的每一次經歷。如今,他已經儲蓄了50多個小時的愛心時間。
在黃美麗的帶領下,華建社區整合了社區的人力結構、設備器材、空間場地等資源,推出了由6支志愿隊伍組成的“微善”工程項目。這6支隊伍涵蓋了應急救護、敬老孝老、課業輔導、醫務支持、心理疏導、解暑消熱等多個領域,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志愿者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選擇加入不同的隊伍,共同為社區的公益事業貢獻力量。
華建社區“好厝邊”紅色物業
目前,“愛心銀行”已經吸納了60名儲戶,并先后組織開展了環境衛生整治、巾幗護航、愛心義診、夏送清涼等主題志愿服務活動120余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間達到了2400小時。這些活動不僅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也進一步激發了志愿者們的公益熱情。
然而,在“愛心銀行”成立之初,也曾有人質疑這種可用“愛心時長”進行轉換,并兌換易物的形式是否會讓愛心變了味。對此,家住鴻福豪門小區的吳大哥表示,他作為“VIP儲戶”,在“愛心銀行”儲存的公益時間已達360小時。在他看來,志愿者們到“愛心銀行”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獲得禮品,而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夠被肯定。而這種被肯定后的滿足感,將激勵他們繼續投身更多的社區公益活動。
蕉城區新時代文明中心相關負責人也對“愛心銀行”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愛心銀行”打通了公益互助、激勵機制、持續服務、服務本地化等社區治理關鍵元素的“體內循環”,為新時代社區治理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黃美麗表示,未來,華建社區將繼續優化“愛心銀行”的運行機制和服務模式,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的持續開展和深入發展。同時,他們也將加強與周邊社區和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社區環境。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蕉城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服務群眾精準常態上發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切實增強文明實踐活動感染力。蕉城區針對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打造情暖農村慈善幸福院、互助孝老食堂項目,建成農村慈善幸福院15個,互助孝老食堂124個,幫助1000多名農村困難老年人解決生活問題,志愿者入駐開展慰問、義診、義演等志愿服務活動660多場。
愛心銀行星級志愿者證書展示
同時,蕉城區按照“有場所、有制度、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的“五有”標準,在全覆蓋建設1個中心、16個實踐所和316個實踐站,以及10個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的基礎上,繼續推進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霍童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入選首批省“循跡再奮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提質培優工程,九都鎮九仙村、七都鎮北山村、八都鎮猴盾村、蕉南街道蘆坪社區、金涵畬族鄉金溪社區、蕉南街道萬達商圈實踐點等6個所(站)被列入市“循跡再奮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提質培優工程。各地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務實管用的原則,激活城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e站、非遺傳承點等資源積極構建點多面廣、功能完備、互聯互通、便民利民的文明實踐“服務圈”。依托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現有活動場所和文化陣地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并在活動中傳思想、育文明、樹新風,打造了便于群眾理解和接受的宣傳陣地。(大夢蕉城 褚子強 林沐 謝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