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0月9日訊 “城區變化真大啊,不僅有一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還有嶄新舒適的人行橫道,交通秩序井然!”這是外出鄉賢回到永定城區發自內心的感慨。的確,當人們經常刷到小永定靚麗風景線的小視頻時,許多人都“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這是風景廊橋嗎?簡直是一幅畫!這是南門商業街嗎?干凈又齊整,繁華又有序!”當人們清晨漫步在沿河棧道上,貪婪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時,情不自禁地感嘆小縣城的溫度,臉上洋溢著幸福。
近年來,永定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龍巖市委文明辦指導下,在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上下功夫,多措并舉,以“一月一主題”為主線,花小錢辦大事,“化整為零”,巧補短板,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顯著提升,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城區面貌煥然一新,這是永定區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因地制宜、改進創新舉措取得的顯著成效。
永定區委區政府始終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加快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造福人民群眾的大事要事,堅持全區“一盤棋”,集中力量、強力攻堅。建立“1174”創城機制,即1個創城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第一副組長,下設1個創城辦;7個創城工作責任小組和4個創城工作督導組,組長均由區領導擔任。區委常委會定期研究創城工作事宜,不定期召開創城聯席會議,研究部署創城工作,解決堵點、難點問題。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盤大棋,牽一發而動全身,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惠民工程。永定區針對城區底子薄,短板多,特別是老舊小區多,城市基礎設施差的情況,以“一月一主題”為主線,分期分批分類對消防設施、道路標識、無障礙設施等短板進行補齊,推進全域創建,豐富文明創建元素,拓展文明創建的寬度。2023年以來,投入資金5.8億元,著力推進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及背街小巷改造、東部新城片區綜合開發建設等重點項目。實施“暢行工程”,改造提升無障礙通道、緣石坡、公共衛生間等600處,改造盲道10175米,讓殘疾人也感受到了城區的溫馨和政府的關愛,打造和諧宜居有溫度的城市。
健全網絡督導平臺機制,豐富創城工作載體,永定區創城辦牽頭組建“永定全民創城”微信工作群,群成員由區四套班子領導、區直單位、各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業務負責人、創城辦和創城督導員、各社區相關人員、熱心群眾等組成。對發布在群里的問題清單,相關責任單位按照“1小時認領、24小時整改”的工作模式,強化目標責任,嚴格落實反饋,督促整改提升,解決發生在市民群眾身邊影響城市形象的各種突出問題,大大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據不完全統計,工作群建立以來已完成整改近2000個問題清單,是創城工作中最給力最有效的平臺。
永定區是龍巖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一城兩區”的主戰場之一,創建基礎相對薄弱,特別是鳳城街道13個社區小區,由于財政拮據、老舊小區又多,導致“硬件”不“硬”,“軟件”也“硬”不起來,一直以來在創建過程中失分較多。為最大程度解決這老大難的問題,2022年起,在龍巖市委文明辦的關心下,由13個市直單位與鳳城街道13個社區結對共建,從“人、財、物”等方面實施全方位幫扶,定期深入社區指導創建工作,讓社區群眾創建積極性,參與率、滿意度提升很大,群眾幸福感滿滿,社區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成效顯著。市直單位扶持社區創城工作經費100多萬元,項目資金扶持500多萬,完成20多個改造提升項目。其中長化社區在與市水利局共建幫扶下,籌措資金320萬元建設社區生態停車場、口袋公園,進行雨污分流和排水溝修復,改造長化、大園社區近1.4公里道路“白改黑”工程;除部分低洼地帶外,社區基本實現雨污分流,停車場面積2596平方米、停車位69個,大大緩解了社區停車壓力,新建的休閑文化長廊不僅成為社區一道靚麗風景線,還給社區居民增添了一處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大園社區在市工信局共建幫扶下,文化活動中心基礎設施得到提升改造,社區文體活動健身設施更加豐富,創建水平提高了。2024年5月,在龍巖市委托第三方進行全國文明城市總評模擬測評中,鳳城街道總分排名全市第一,其中大園社區全部測評指標滿分。(永定區委宣傳部創建股 沈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