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接近尾聲,喜慶的節日氛圍依然濃厚,人們的出游熱情持續高漲,暢享假日多彩生活。甘肅敦煌的鳴沙山月牙泉景區迎來客流高峰,沙脊線上綿延的駝隊、身著古裝的旅拍愛好者讓人仿佛穿越古代絲路。夜幕降臨,在江蘇南京銀杏湖樂園可以容納10萬人的大草坪上,川劇變臉、火壺、噴火等一系列非遺活動輪番上演,讓觀眾大飽眼福。(10月7日 央視網)
文化煥發新氣象,神州處處聞弦歌。國慶假期,各地開展豐富多樣、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除了游山玩水,不少人選擇來一場文化之旅,在博物館和文藝演出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別樣美麗。大街小巷煙火氣升騰,展館景區文化味十足,涌動蓬勃消費活力,積聚旺盛的人氣、豐沛的信心。人們在節日氛圍中禮贊偉大祖國,在時代氣韻里堅定文化自信,共同祝福祖國、禮贊偉大時代、奔赴幸福之旅。
豐富文化供給滿足美好生活向往。各地積極整合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基層文化空間,促進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大力推動文化惠民。近4萬座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點燃百姓“文化鄉情”;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云,讓人們品書香、學才藝、悅身心;從“四季村晚”到“大家唱”群眾歌詠比賽,從“村超”“村BA”到廣場舞展演,越來越多的基層群眾站到文化舞臺中央唱起來、跳起來、樂起來。錦繡河山,書香濃濃;文博場館,人潮涌動;文藝演出,好戲連臺;城市鄉村,文化惠民……更豐富的文化活動、高質量的文化供給,豐富了人們的假期體驗,增強了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文旅融合發展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國慶假期,各地區各部門立足于多樣化、個性化、高品質需求,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打造優質景區景點、跨區域旅游產品、精品旅游路線。“跟著悟空游山西”,游客領略古建彩塑、洞天樓閣;從文創藝術節到金秋桂花節,浙江柯橋端上“色香味俱全”的文旅大餐;看一場展覽、聽一段往事、融入一幕演出,安徽金寨推出紅色歷史沉浸式戲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轉化為旅游業的持久魅力,既讓廣大群眾通過傳統文化游、古建古鎮游、文博游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又帶動交通、住宿、餐飲、零售等消費增長,讓旅游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
賡續歷史文脈凝聚強大奮進力量。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寶塔山下,滿目蔥蘢;太行深處,生機盎然;嘉興南湖,波光粼粼;石庫門前,游人如織……每一處革命舊址、每一座紅色場館,都是一段濃縮的歷史、一份精神的傳承。湖北恩施,小朋友們在峽谷犁語研學基地,跟著傳承人學唱皮影戲;安徽旌德,漢服愛好者們在荷花池邊流連忘返,家門口的文化活動培育了一批農家表演藝人;廣西南寧,專題展覽以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故事吸引觀眾駐足觀看……更多健康有益、啟智潤心的文化活動,讓文化成為一種生活文化,用文化之光點亮美好生活,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與精神風貌為之一新。
歲月崢嶸,山河為證;文脈悠遠,與古為新。賡續中華文脈,發展中華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情日益高漲,倍加堅定守護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為民族復興積蘊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泉州文明網 范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