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風送爽、紅旗飄揚的十月,國慶佳節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徐徐展開,吸引著無數國人踏上旅程,去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去追尋遠方的詩意與美好。但在享受旅行的快樂時光時,文明出游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話題。
國慶長假,是旅游市場的旺季,也是對國民文明素質的一次大考。每到這個時候,全國各地的風景名勝、文化古跡都迎來了如潮的游客。從雄偉的泰山之巔到秀美的濱海之畔,從古老的故宮城墻到廣袤的草原深處,人們滿懷期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沉浸于歷史文化的熏陶。然而在這繁榮景象的背后,偶爾也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曲調,給原本美好的旅途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以往的節假日出行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熱門景區,食品包裝袋、飲料瓶、紙巾等垃圾雜物散落在道路兩旁、草叢之中,破壞了環境的整潔與美觀,這也給保潔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工作壓力,他們在游客如織的假期里,不得不加班加點地清理垃圾,以保持景區的整潔。除了垃圾問題,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還體現在對公共設施的破壞上,有的游客在古建筑上亂刻亂畫,留下字跡,損害文物的歷史價值和藝術美感;有的游客為了拍照,肆意攀爬樹木、雕塑,甚至破壞防護欄,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安全隱患。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一個游客都代表著國家,而這些不文明行為不僅有損個人形象,更抹黑了國家的形象。
對此,景區管理部門可加大管理力度,對不文明行為的予以監督和處罰,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的游客,采取一定的懲戒措施,以起到警示作用。并且完善景區的基礎設施,合理設置垃圾桶、拍照區等,為游客提供便利。此外還可通過設置醒目的標識牌、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引導游客文明參觀游玩。
作為游客自身,要不斷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從自身做起,增強文明意識。在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的風俗習慣和規章制度,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在游覽過程中,自覺遵守景區的規定,愛護公共設施,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保持環境的整潔。注意言行舉止,做到文明有禮,不大聲喧嘩,學會換位思考,不影響他人。
家庭、學校、社會也承擔著重要的教育責任。家長要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文明習慣。學校應將文明出游納入教育內容,讓孩子們了解文明出游的重要性和具體要求,從小樹立正確的旅游觀念。
當文明出游成為一種風尚,一種自覺,一種無需提醒的習慣,每一個人都能以文明的姿態行走在旅途中,用我們的行動詮釋文明的內涵,我們所看到的將不僅僅是美麗的風景,還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友善。讓我們在國慶的旅途中,用文明的行為書寫美好的篇章,讓每一次出游都成為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成長的歷程,讓我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留下文明的足跡,共同繪就一幅美麗的中國旅游畫卷,讓文明之花在祖國的大江南北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鼓樓區委文明辦 方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