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振興“不但要塑形,更要鑄魂;農民不僅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進入新時代,就要全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尊老愛幼、鄰里守望、團結互助、誠實守信等傳統道德風尚,努力實現鄉村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實現鄉風文明與時俱進,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涵養鄉風文明構建和美鄉村。
涵養鄉風文明,深入挖掘村落文化。在鄉村振興戰略活動中,積極做好鄉村文化建設,切實加大投入和保護力度,使之成為村民生產生活的美好家園。一方面堅持保護先行、發展并重的思路,以培育古村文創、激活鄉村休閑氣質為切入點,從頂層設計出發,修舊如舊,讓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活”起來,青瓦白墻的農舍,與山水、古樹自成一畫,人們行走在村間古道,美若穿越歷史時空,山門打開,豁然開朗。另一方面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名村,從規劃編制、建筑修繕、文物保護、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入手,建設美麗鄉村和鄉村旅游特色村“三位一體”的鄉村發展定位格局,對“五古”(古街、古厝、古寺廟、古樹、古橋)實行村級統一造冊登記、統一規劃設計、統一修建保護“三統一”辦法,使文化古村落“五谷豐登”散發出勃勃生機。
涵養鄉風文明,深入挖掘鄉賢文化。充分發揮鄉賢文化作用,一方面立足本土重塑鄉賢文化,把先賢文化列入農村“三治”融合中,將思想政治工作寓于為民辦實事之中,化解矛盾,贏得民心,凝聚力量,結合培育文明村鎮,通過弘揚鄉賢文化,匯集一些退休干部、退休職工、老教師和老醫生的鄉賢,開展鄉風文明行動。另一方面凝聚力量組成鄉賢志愿群體。把當地各大家族鄉賢組成志愿工作者,從家庭的親情入手,調解農村家庭財產繼承、婆媳不和、婚姻矛盾等家庭矛盾,用老百姓的法兒,解決老百姓的事兒,也許通常幾句話,化解矛盾。同時通過創新鄉賢理事管理模式,做好鄉村移風易俗、鄰里矛盾調處等工作。
涵養鄉風文明,深入挖掘家訓文化。家風承載歷史,社會與家風同行,在傳承古典文化的基礎上,讓好家訓引領社會新風尚。一方面傳承家庭美德。合理吸收傳統家訓家規的精華,并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形成新時代鄉村良好家教和家風提供豐厚滋養。另一方面培育良好家風。重點圍繞“集、曬、評、宣、”四個方面,積極開展“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的建設工作,把好家風、好家訓的宣傳深入到每戶家庭之中,做到傳統家訓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讓鄉村干部群眾接受傳統家訓文化教育的同時,傳播現代文明,從而推動形成廉潔自律、修身齊家、崇德重禮的良好家風。(大田縣建設鎮歷史文化挖掘編輯辦 高上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