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都市的一隅,廈門市海滄區新陽街道的細微變化正悄然編織著城市文明的溫馨篇章。近日,新陽街道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活動站的一紙履職建議,巧妙地解決了困擾居民已久的停車難題,更在無形中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指數與文明風貌。這些看似平凡的小小站點,恰似點點星火,在代表與群眾之間構建起了民心相通的橋梁。群眾在鄰里的家長里短間、在街頭巷尾之處,便能與代表促膝長談。活動站作為連接政府與民眾的橋梁,不僅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更是在細微之處彰顯了城市文明的溫度與深情。
傾聽民聲,匯聚民智,是文明建設的基石。活動站是一個傾聽民聲的平臺。在這里,群眾可將柴米油鹽之瑣碎、對社區發展的熱切憧憬、對政策落地的真切體悟,毫無保留地傾訴于代表。而代表們也能在這方天地,傾聽到來自基層最質樸、最真實的聲音。它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的存在,更是情感交流的溫床、意見匯聚的磁場,讓代表與群眾的心貼得更近,讓政策與民生需求更加契合。
解決問題,服務民生,是文明實踐的行動指南。一紙履職建議,新增七千余停車位,這不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歸的體現。海滄區人大常委會將綠化帶進行提升改造,打造出既美觀又實用的“生態停車場”。這一創新之舉,不僅讓停車成為了一種享受,更在無形中提升了城市的整體氣質,無疑是對“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詮釋。
創新機制,優化服務,是文明提升的必由之路。活動站的建設,不僅創新了人大代表履職機制,更構建起一座民心相通的橋梁。他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代表”,而是深入基層、了解民情的“貼心人”,用腳步丈量民情,以真心換取民心,將代表的責任與擔當深深根植于群眾之中。這一創新機制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能和服務質量,有效解決了群眾的“急難愁盼”,更激發了社會各界參與城市文明建設的熱情與動力,為城市的文明風貌增添了生機與活力。
文明社會的構建離不開每一個細節的打磨和完善。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站點,匯聚成了推動社會進步的大文明。它們不僅是貼心服務的溫馨窗口,更是文明風采的展示舞臺,生動演繹著屬于這個時代的溫情篇章。(馬尾區委文明辦 楊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