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9月24日訊 詩歌是藝術的女王。在松溪縣有這么一所“詩校”,校園以詩為飾、社團以詩為媒、學生以詩為伴,老師教孩子們誦詩、背詩、寫詩、畫詩、舞詩、跳詩,打造“詩心飛揚”校園文化,營造“詩香校園”濃厚氛圍,把詩情畫意撒到校園各個角落,刻進每個孩子的心靈。
詩韌體 南平市文明辦供圖
走進松溪縣河東中心小學,校園里,美詩佳詞隨處可見;師生嘴中,金玉良言脫口而出。該校鄉村學校少年宮每學期開設了童詩社團、跳繩社團、合唱社團、版畫社團、兒童畫社團、書法社團等,無一例外的是,這些社團活動都與“詩”緊密相連,校園處處留詩香。
以“詩”促學,詩香文化潤童心
“營造詩香校園,首先要讓孩子們讀詩、愛詩,為孩子們創造良好的詩學、詩創氛圍。為幫孩子們養成誦讀習慣,學校要求學生每周誦讀一古詩,每周一分年級誦讀展示,每學期開展經典詩詞考級,每年舉辦誦讀經典詩詞比賽。”松溪縣河東中心小學校長葉風亮介紹道。
在詩歌的海洋中,孩子們不僅感悟到詩中的優美意境,獲得情感上的愉悅,更是產生了心靈的共鳴。為激勵孩子們積極進取、發憤圖強,學校還不定期舉辦童詩創作、童詩小冊子的展覽。經過長期的教育熏陶,孩子們的詩詞素養得到了質的提升。學校“詩心飛揚”累計出刊82期,發表學生自創童詩900余首,集成9冊;其中,63首刊在《湛盧文學》上,30余首在《閩北日報》上發表。
以“詩”為題,詩中風景美如畫
詩在畫中,畫從詩來。在中國傳統美學中,詩與畫是一對密不可分的CP組合。在松溪縣河東中心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版畫社團、兒童畫社團中,老師讓孩子們從詩中找靈感、找意境、找元素,進而以畫的“形”來復刻詩的“意”。同時,老師又鼓勵孩子自己創作的版畫、兒童畫、國畫等美術作品里賦上一首詩,更是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詩入畫 南平市文明辦供圖
“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藝術更是無聲的音樂,無言的詩,無形的畫,行云流水處都散發著詩情畫意。把詩和畫結合起來,真正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通感的美。”葉風亮認為,“詩香校園”要把學詩詞與豐富多彩的德智體美活動緊密地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詩詞,在健體中學詩詞,在審美中學詩詞,在發展中學詩詞。學生的繪畫作品曾在《閩北日報》獲二、三等獎,在縣十三屆藝術節繪畫比賽獲一等獎。
以“詩”為韻,詩律運動悅身心
“詩歌”與“跳繩”能碰撞出什么火花?這兩則看似沒有關聯,卻恰恰是松溪縣河東中心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的一大特色。
在跳繩社團,一群孩子邊聽詩歌邊跳繩,隨著詩詞的韻律和內涵自然伸展四肢與軀體,在優美的詩歌旋律中跳動起來,展演得酣暢淋漓,令人賞心悅目,又讓人躍躍欲試,既鍛煉身體又愉悅身心。這些跳繩操是社團老師根據詩詞的韻律和詩詞含義獨創的絕技,通過組建興趣隊伍,強化訓練,孩子們在大課間中歡跳,在體育課上展演,在陽光體育活動中展示,在跳繩節中競賽,“詩歌運動”成為校園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以“詩”為藝,詩樂舞蹈展風采
詩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該校將師生創作的大量詩詞經過譜曲,以詩、樂、舞形式形成一種詩詞曲相融的藝術形式。利用音樂課時間讓學生演唱《童詩》歌冊,結合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以小組、班級為單位開展詩樂舞活動,因地制宜開展行之有效的藝術活動和藝術實踐。
童詩小冊子 南平市文明辦供圖
“我們想要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感悟詩詞的意境、把握舞詩的節奏、提升呤唱的情感,實現文化元素與藝術形式的完美對接。同時,通過藝術教育的宣傳和展示,也讓社會及家庭更加了解學校,支持學校教育。”葉風亮介紹道。
學校的戲劇作品《巨人的花園》曾榮獲“福建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節南平市藝術展演活動”藝術作品小學甲組三等獎;聲樂作品《愛是我的眼睛》《跳起我的霍拉舞》曾榮獲“福建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節南平市藝術展演活動”藝術作品小學甲組三等獎。
詩樂舞 南平市文明辦供圖
詩人是描繪心靈的畫家。松溪縣河東中心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通過做好一篇“詩”文章,讓校園充滿詩香,讓師生充滿詩情,也讓生活充滿詩意。相信在這樣的詩境中,在日復一日的熏陶下,會有越來越多的鄉村“小詩人”走出校門、走出山門,甚至走出國門。(中共南平市委文明辦 吳利武 程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