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國慶兩節期間,為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進一步豐富節日期間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泉州市將陸續推出精心策劃的200余項豐富多彩的文化文藝和民俗活動;與此同時,泉州市推出世遺主題游、山地生態游、濱海休閑游、工業時尚游等4大主題12條旅游線路,帶領游客漫游世遺城,并通過沉浸式、體驗式的“文旅+消費”業態,讓更多的游客留在泉州、消費在泉州,也為泉州的線下經濟開啟了發展的新紀元。
曾幾何時,電商平臺的興起給泉州的線下經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不少城區的傳統街鋪紛紛閉店或降租,一鋪養三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多家沃爾瑪、永輝、新華都等傳統超市退出泉州市場,傳統的餐飲店也面臨艱難困境而不得不選擇閉店。
但是,近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消費的分級,電商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人們發現電商并不是萬能的,標準化的商品或可以通過電商平臺購得,但是,沉浸式、體驗式的消費業態是線上無法提供的。相反,一些線下經濟由于長年經營顧客關系,具備良好的品牌優勢、客群基礎和商業信用,在沉浸式、體驗式消費業態方面具備先天的優勢,逐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在泉州文旅市場供需兩旺的前提下,古城文化游、中式夜間游、家庭自助游、鄉村體驗游等產品業態表現突出,據了解,今年前7個月,隨著泉州“文旅+消費”的進一步發酵,泉州限額以上住宿業、餐飲業營業額分別增長18.4%和19.1%,機場、鐵路、水路旅客運輸量也分別增長34.7%、29.2%和341.6%。在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據測算,泉州共接待游客108.08萬人次,游客旅游總花費達7.76億元。
可以預見,不論住宿、餐飲、零售,還是文創、運輸、百貨等諸業態,在文旅熱度的加持下,泉州的線下經濟均有望迎來更加輝煌的未來。
首先,從宏觀而言,近年來,隨著消費者行為的變遷和數實融合的加速,線下線上的成本差開始逆轉,線上流量成本持續增長,導致其低價優勢難以為繼。
其次,受行業整體下行的影響,近年來,商業開店意愿不斷降低,很多品牌不愿意開新店,導致線下租金的成本比例越來越低,線下店的優勢越來越明顯,這種趨勢未來或將長期存在。
再則,如今的消費者不只要便宜,更注重方便快捷和服務,比如即時零售“線上下單、門店發貨、商品小時級送達”的消費模式,很受消費者歡迎。在文旅經濟助力下,線下店的便利性和接近性能讓游客甚至本地居民更加信任。
不僅如此,酒店、民宿、餐飲、旅游等各行業從業者,都在嘗試和學習本地生活直播等更加靈活的營銷渠道。線上電商會玩的,線下店已經學會了,但是,線下店擁有的沉浸式、體驗式、主題式消費場景,卻是線上電商無從學起的。
種種跡象表明,在文旅熱度逐漸上升的當下,泉州的線下經濟有望回歸優勢。立足本地生活,打通線上線下,應該成為泉州服務業的未來之路——在理念上,我們要積極擁抱數字生活,讓數字生活與線下經濟加速融合,更好地服務游客和居民;在實踐上,我們要全要素發力,為顧客精心打造“吃喝玩樂購娛”全覆蓋、全產業鏈的無縫對接的線下消費服務,提升服務品質與文化內涵,吸引更多游客駐足,促進泉州經濟持續繁榮發展。(泉州文明網 溫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