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主題為“‘郵’說福州那些人那些事”的第55期“一人一世界”城市人文沙龍在福州市圖書館舉行。此次活動是“有福之州 書香榕城”讀書分享會系列活動之一,由福州市文旅局主辦、福州市圖書館承辦。
“福州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能夠反映福州歷史的郵票基本上分成兩類,一類直接反映福州的形象,具有唯一性,如林則徐郵票;另一類是與福州相關的郵票,既可以放在福州用,也可以放在其他城市。”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宣傳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集郵協會副秘書長宋曉文說,希望通過介紹郵票上的福州,能推動福州元素更多地出現在郵票上,如福州的代表景點三坊七巷、代表人物嚴復等,讓福州能通過郵票走向世界,讓世界更了解福州。
作家北北在所寫的《三坊七巷》一書中感嘆道:“一個方圓只有44萬平方米的地方,竟出現了大大小小100多位照耀歷史的人物。”“郵票里的三坊七巷,起于晉,成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深厚的歷史沉淀讓它成為中國歷史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福建省集郵協會青少年委員會副主任周曉紅分享了自己與郵票結緣的故事,同時以林徽因作為支點,從她設計的國徽、參與保護搶救的景泰藍以及其親友的紀念郵票,以“郵”講述三坊七巷那些人那些事。
福建是“生態優等生”,省會福州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突出成績,2023年被聯合國人居署授予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福建社會科學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所副研究員郭莉通過世界上第一枚植樹節郵票、我國的植樹節和歷年發行的植樹郵票,回顧了我國和福州環境保護的歷程。
“保護生物多樣性,產生了福州的閩江河口國際濕地,孕育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推動了福州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希望通過郵票這小小的方寸之地推廣植樹造林,把環保的意識帶到世界各地,這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公益。”她表示。(福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