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平潭青觀頂村。 (受訪者供圖)
東南網9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哲昊 程枝文)初秋時節,走進平潭金井片區青觀頂村,映入眼簾的是鱗次櫛比的石頭厝和寬闊平整的村道。很難想象,這里曾是一座交通閉塞、人跡罕至的破舊漁村。
林擁生是一名老黨員,他閑暇時最愛和村民嘮家常,大家聊得最多的就是身邊的新變化。“村干部們帶著大家搞旅游,小漁村越來越美,大家伙兒的生活也越發好。”老林說。
崛起之“道”,在于黨建引領。在青觀頂村黨支部書記林月蓮看來,村子之所以能摘掉“后進生”的帽子,一是靠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二是離不開村干部示范帶動。
青觀頂村地處將軍山風景區南麓,是一個典型的“景中村”,村莊三面環海,海岸線蜿蜒曲折,毗鄰一線天、片瓦仙蹤等濱海景區;村內擁有數百座石頭厝,更有“長壽龜”“筆架石”“海山公”等奇巖怪石錯落有致。早在2014年,該村就被評為“中國傳統古村”,但早期由于缺乏規劃,村子的資源優勢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
如此美景,豈可辜負?平潭綜合實驗區成立后,青觀頂村迎來發展良機。乘著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東風,當地村“兩委”借勢發力,果斷將發展重心轉向文旅產業。
在“黨建+旅游”模式的驅動下,近年來,青觀頂村緊緊圍繞“山、石、海、厝”自然資源,盤活各類資源資產,加快完善鄉村路網、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扶持旅游業發展,引領鄉村產業、文化、生態等全面振興。
從抓班子、強堡壘入手,青觀頂村發揮第一書記駐村幫扶作用,配合村“兩委”干部,爭取到鄉村振興專項資金、旅游配套專項資金等,還運用閑置農用地及空地種植百香果、香樟、三角梅等綠植,累計完成植樹造林、綠化美化1000多畝,不斷刷新鄉村顏值。
作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村莊”,如何更好地活化利用周邊的紅色資源,抓住“紅色游”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青觀頂村“兩委”開動腦筋,苦苦尋求新的發展路子。
就在2023年,青觀頂村圍繞“村景融合”做起了文章,攜手北京艾牧嘉禾等團隊共同打造了沉浸式夜游項目——“嵐起山海圖@中國平潭將軍山”。該項目以將軍山景區內的山海、石林、戰壕遺址等資源及周邊村落環境為載體,利用先進的數智化光影技術,實現全景區覆蓋,帶領游客穿梭千年時光,深度體驗南島語族文化、海絲文化、海防文化等。
這個暑期,廈門游客陳瑜被將軍山的紅色故事吸引而來。“看到現場還原平潭海防將士鎮守海島的場景,仿佛回到了那段崢嶸歲月,實在是太震撼了!”他說。
升級一個景區,帶活一方經濟。以全力打造紅色美麗村莊為切入點,青觀頂村還策劃推出“愛國基地紅色游”“漁業觀光體驗游”“奇巖怪石探索游”“海岸沙灘陽光游”多個主題線路,持續刷新旅游新名片。
此外,該村還引進專業運營團隊,投資1000多萬元改造10棟石頭厝,打造“松海石器部落”精品民宿群,總面積超1000平方米。每到旺季,客房總是供不應求,月營業額可達數十萬元。在此基礎上,青觀頂村還在民宿周邊打造了“風球觀日”等4個觀景平臺,方便游客觀賞海上日出,進一步優化游客游玩體驗。
民宿集群的形成,讓村民的“旅游飯”越吃越香。林月蓮介紹說,村子鼓勵旅游項目、民宿主為村民提供工作崗位,幫助村民拓寬增收渠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近60名村民在“家門口”從事旅游相關工作。
以旅興村,好風景變為了“好錢景”。“國家森林鄉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福建省鄉村治理示范村”……這些年,青觀頂村接連捧回了一項項國家級、省級榮譽。去年,該村旅游產業收入超500萬元,年接待游客約1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