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13日訊 趕集在寧化農村是一項傳統的民間風俗,在集市里可以購物、娛樂等,而現在寧化的農村集市里,還有個“文明實踐集市”,不僅能實現家門口量血壓、看中醫,還能免費理發、修理小電器、了解新政策……小而美的“文明實踐集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聚合多種文明元素,有效實現文明實踐與鄉村文明的“雙向奔赴”。
融煙火氣,文明實踐入民心
近年來,寧化縣充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借鑒傳統的“趕集”形式,創新性推出集中、定期、多樣化的“文明實踐集市”活動,讓“文明風”融進“煙火氣”,讓文明賦予趕集這一傳統風俗新的時代內涵。“以前趕集就是買東西,現在趕集還能享受服務,真是太好了!”一位村民興奮地說道,在湖村鎮的“文明實踐趕大集”活動中,鄉鎮醫院的護士為村民提供了免費測量血壓、健康知識宣傳等服務,以健康、便民為主題的集市,把暖心貼心服務送到群眾的家門口,將“趕集日”變成了“惠民日”。面對社會普遍關注的移風易俗問題,在石壁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結合“文明集市”舉行“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宣傳抵制高價彩禮,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家庭觀,現場用方言演繹的“三句半”快板,吸引了不少村民的圍觀,文明實踐不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村民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文明的洗禮。
搭臺架橋,文明實踐唱好戲
如何推動“文明實踐集市”活動常態能辦?關鍵是打造群眾身邊不走的文明實踐平臺和隊伍。寧化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構建了縱貫鄉村“中心、所、站、點”的四級架構,充分調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力量的積極性,積極探索“黨建+”、“社工+”、“企業+”、“單位+”等文明實踐共建模式,構建政府推動、各方參與、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共建機制,形成了“文明實踐搭臺,各方都來唱戲”局面。通過整合活用鄉鎮文化站、公園、廣場、禮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資源,寧化縣打造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460余個,搭建資源共享、便民接地氣的文明實踐多元服務平臺。眼下,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正如火如荼地開展理論宣講活動,以“田間地頭式”“客家土話式”“板凳課堂式”“非遺+宣講”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用“鄉音”傳遞“黨音”。
探索不止,文明實踐不停步
寧化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資源優勢,形成了“月月有主題、場場有特色”的“文明實踐集市”規模。據了解,截至目前,寧化縣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共開展200余場新時代文明實踐集市,惠及群眾10萬余人。持續深化的“文明實踐+”工作,讓多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務內容不斷融入“文明集市”,賦予了文明集市更持久、更接地氣的生命力。如“文明實踐+文旅”,把文明集市開進景區景點;“文明實踐+我們的節日”,拓展了傳統節日的內涵及外延。來自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鄉鎮的文明實踐‘趕大集’活動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讓文明新風拂遍鄉村每一個角落。”
“文明實踐集市”不僅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觸角延伸到了基層治理的最末梢,更通過創新的服務模式,實現了“一站式”為村民送理論、送服務、送溫暖、送文明、送實惠、送健康的全方位服務,讓文明實踐的成果惠及了更多群眾。(寧化縣委宣傳部 張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