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垃圾分類就是低碳生活新時尚”鮮明導向,全力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高質量發展,近日,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印發《2024年廈門市垃圾分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確五項重點任務和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7月22日《廈門日報》)
垃圾分類是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小事”,更是關乎社會綠色發展的“生態大事”。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大量垃圾,如果不能進行有效處置,將會不斷嚴重侵蝕我們的生存環境。有數據顯示,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及時進行分類、回收再利用已經成為當前解決垃圾問題的最好途徑,也是各地避免“垃圾圍城”的有效途徑。垃圾分類處理,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促進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關系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實則是一件利國利民利長遠的大好事。
垃圾分類是每一個居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件“關鍵小事”離不開每一個人的深度參與。垃圾分類實現了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使垃圾成為了一種本小利大的資源,被認為是最具開發潛力、永不枯竭的“城市礦產”,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從源頭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把能夠回收利用的廢物及有害垃圾單獨收集,可以減少占地、減少環境污染、變廢為寶,是提升生活品質的必然選擇,也是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的重要舉措。做好垃圾分類工作,需要全民行動起來,積極參與、主動作為,提高垃圾分類意識,養成良好分類習慣,共同維護城鄉衛生環境,共享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共建綠色美好家園。
垃圾分類看似“輕而易舉”,但需“久久持行”才能“以至千里”。垃圾分類是一個長鏈條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建立并持續完善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在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上持續發力,把垃圾分類工作做細做實;要堅持系統觀念,打通垃圾分類投放、收運、利用和處理等各個環節,建立完善的垃圾處理系統;要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引導工作,持續在培養分類意識、養成分類習慣上下“繡花功夫”,讓廣大城鄉居民真正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低碳生活、綠色生活理念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動將垃圾分類“新時尚”持續融入到居民的“新日常”,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積極貢獻力量。(廈門文明網 吳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