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展示智能稱重設備與自助選餐系統。(記者 陳泥 攝)
自助取餐、智能結算,還能一鍵生成營養報告……為深入推進文明餐桌行動,弘揚節儉惜福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廈門市場監管部門以制止餐飲浪費為抓手,在全社會倡導“適量點餐、剩菜打包”的用餐文化,培育文明、科學、健康、環保的用餐新風尚。在同安市場監管局指導下,廈門美峰創谷公園S1智能餐廳近期建成“反食品浪費樣板食堂”,引入智能稱重設備與自助選餐系統,將原有的按份售賣轉變成按克售賣的模式,有效引導消費者開展“光盤行動”減少浪費。
按需取餐 避免浪費
據了解,位于廈門美峰創谷公園S1的“智團膳智慧自選餐廳”,主要為園區及周邊企業員工提供午餐,高峰期就餐人數多達兩三百人。為防止餐飲浪費,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同安市場監管局提前介入,早在去年7月餐廳裝修設計之初,市場監管人員就靠前服務,在涉及食品安全的環節中提出指導意見,重點對餐廳場所布局、基礎硬件設施規劃進行指導;同時,鼓勵餐廳經營者利用互聯網技術,讓消費者擁有更便捷、更智慧、更安全的消費體驗。
記者在現場看到,顧客在餐廳入口處掃碼注冊充值后,可使用設備終端“刷臉”綁定托盤,隨后即可自助選餐、取餐。取餐時,只要將托盤放在感應區,設備可自動識別菜品重量變化,稱重結算。
“區別于傳統自助餐按人頭固定消費的模式,智能自助餐廳是根據菜品單價及克重,進行智能稱重、按克計費,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來自廈門納良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餐廳負責人丁怡皓告訴記者。在市場監管人員指導下,該餐廳打破傳統售賣模式,巧妙引入智能稱重設備與自助選餐系統,通過芯片結算臺,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和食量按需取餐,更自由地選擇菜品和數量,既吃得開心,又能避免浪費。
菜品優化 剩菜減少
就餐者按需取餐,“無感結算”的引入,進一步提升了結算效率,讓就餐者能夠享受到更加快速、便捷的服務。同時,餐廳還可利用智慧餐飲系統精準分析,基于餐品的銷售數據實施“菜品優化”策略,以此推動食堂餐飲質量的提升。“我們在試運營中發現,魚頭和大骨頭的剩菜率較高,就有意識地減少相應菜品的供應。”丁怡皓介紹。通過對餐廳廚余重量進行對比,在智能模式的使用下,廚余的總重量減少了18%,即平均每人每餐可減少100克左右的廚余。
此外,智能點餐系統還能實時傳輸就餐者所攝入食物的營養數據,生成更加詳細的營養報告,為就餐者提供個性化飲食建議,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對高新園區內餐飲服務提供者的監管力度,確保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同安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市場監管部門也將繼續鼓勵和支持餐飲服務提供者采用先進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讓廣大消費者吃得更健康、放心。(廈門日報記者 陳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