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16日訊 近年來,泉港區以志愿服務為主要形式,全力打造集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便民服務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推動泉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施“三城建設”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結對共建簽約。泉港區委文明辦供圖
固陣地 厚植文明土壤
“遵循‘綜合利用、連通共享、不重復建設’的原則,積極整合各級黨群服務中心、‘黨建+’鄰里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基層公共服務資源,依托可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場所,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比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道。2020年9月,泉港區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站式為全區群眾提供理論宣講、體育健身、圖書閱覽、科技科普、校外活動、心理輔導等服務。目前,全區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7個,實踐站91個,延伸建設實踐點145個,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建設全覆蓋。
泉港區連續三年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所(站)建設工作”納入市、區兩級為民辦實事項目,累計投入經費近500萬元,高標準提升7個實踐所、26個實踐站,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先后培育前黃村、東張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省、市級首批提質培優工程“傳文化承精神”實踐單位,培育后龍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錦祥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為區級提質培優工程實踐單位。
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為群眾講解宣傳單。陳嘉緯 攝
強隊伍 服務常態長效
泉港區打造了“黨組織+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志愿服務模式,積極吸納致富帶頭人、“五老”人員等各類人才參與文明實踐,培育“8+N”“5+N”“3+N”新型志愿服務隊伍。充分發揮家園義工協會、濟困公益協會、助老志愿者協會、星空應急救援中心等民間志愿服務團體作用,一體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引導社會力量建設志愿服務特色站點、流動站點,進一步拓展覆蓋面?!叭珔^成立志愿服務總隊1支、支隊7支、大隊91支,注冊志愿者57556人,累計服務時長達169.8萬小時”,泉港區志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結合每月18日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日、春節、清明、學雷鋒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和創城創衛等重大活動,泉港區常態化組織開展理論宣講、幫扶困難群眾、關愛環衛工人、敬老助老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吧习肽陙恚e辦了‘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啟動儀式、第三屆‘燈耀泉港·龍騰錦繡’元宵花燈展、‘弘揚愛國精神·厚植家國情懷’系列紀念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參與志愿者2000余人,累計服務群眾5萬人次。”泉港區委文明辦工作人員說。
泉港區“賞年畫過大年”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泉港區委文明辦供圖
用平臺 運作便捷高效
泉港區還積極建好、管好、用好“泉州文明實踐云平臺”,為志愿服務管理者、志愿者組織、志愿者和群眾提供更好方向引導、活動指導和統計分析。積極上線泉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信息化服務系統,配合做好全區99個實踐中心(所、站)的基本信息錄入,統籌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場地資源、服務資源、志愿者資源,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大數據”互通互融工作體系,打通基層黨的理論宣講、文化建設和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定期發布新時代文明實踐本月及下月月度活動計劃,做好活動剪影更新及活動信息上傳等工作。加快“泉州文明實踐云平臺”APP和小程序推廣使用,規范志愿者招募、注冊、培訓、管理、激勵和保障,推進志愿服務項目化、常態化、精準化、規范化運行,形成“群眾點單、所站派單、志愿者接單、公眾評單”的“四單”志愿服務模式。
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參與義務植樹活動。陳嘉緯 攝
建機制 共建資源下沉
泉港區探索形成了“五共(主體共建、陣地共享、隊伍共用、項目共創、活動共辦)”結對共建模式,組織全區99個實踐中心(所、站)與200余家省、市、區級文明單位、文明校園、公益組織、企業等完成結對共建,簽訂共建協議,制定任務清單,建立工作臺賬,實現志愿服務力量和社會資源的整合下沉,推動文明實踐陣地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
堅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贏原則,圍繞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增強基礎設施、政策保障和資金扶持力度,要求各共建單位結合各自職責使命和資源優勢,針對結對問題短板,充分發揮行業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常態化開展對口幫扶工作,通過資金支持、項目培植、技術服務等,為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注入強大保障支撐。對標共建目標任務,依托泉港區每月18日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日,策劃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活動,持續打造結對共建“雙融”品牌亮點。泉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一調度,結對共建單位結合工作實際和業務職能,充分發揮行業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每季度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至少開展3次志愿服務活動。
開展理論宣傳活動。泉港區委文明辦供圖
勇創新 打造特色亮點
牙刷、皂盒、卷紙、垃圾桶、環保清潔袋、迷你臺式風扇、公牛插座、手電筒、真空保溫杯……走進山腰街道聚福社區的“愛心超市”,就可以看到一排排貨品整齊排列在貨架上,上面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生活必需品。市民群眾可以用志愿服務積分在這里兌換心儀的“禮品”。泉港區通過打造棲霞社區移風易俗“紅黑榜”積分超市、福煉社區紅色積分超市、聚福社區愛心積分超市,利用文明積分機制、激勵禮遇機制提高群眾參與熱情,用“小積分”撬動“大文明”,實現愛心雙向循環。
泉港區將每月18日設立為泉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日,按照“一月一主題、一活動一方案”要求,通過喜聞樂見、便于參與的活動方式,推動志愿服務多元化、項目化、常態化、實效化發展,確保文明實踐活動常態長效,滿足群眾所需所盼,已連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日主題活動9場次。按照“一村(居)一品、項目實施、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結合“海絲泉州”“世遺泉州”、泉港“三城建設”等主題,推動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化運作。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持續打造體現泉港特色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先后培育“海上送學”“海上講堂”“守護海岸線”等一批主題鮮明、群眾歡迎的具有泉港特色的志愿服務項目。(泉港區委文明辦 張建領 陳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