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4日訊 廈門的非公經濟起步較早、發展較好,民營、臺資、外資企業、“兩新組織”高度集聚,全市民營企業已超過90萬家,數量占全市企業數的九成以上,經濟產值約占全市總產值的50%。近年來,廈門市委文明辦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落實中央文明委《關于深化新時代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的意見》的部署要求,持續推動民營企業、“兩新組織”深化文明單位創建工作。
先行先試 規范非公企業文明單位創建工作
2018年,廈門市委文明辦在全國率先出臺互聯網企業開展文明單位創建的工作意見,制定創建標準,精簡創建指標,加大對互聯網企業參與文明單位創建的支持力度。當年,新浪(廈門)、四三九九公司等8家互聯網企業獲評市級文明單位。2020年,又率先制定出臺廈門市非公企業文明單位創建有關文件,進一步完善創建標準,加強規范管理。
黨建引領 推動黨建與文明創建相融合
廈門市非公黨建基礎較好,已有近1萬家非公組織(企業)建立了黨支部。依托于此,廈門市委文明辦聯合市委組織部下發《關于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納入文明創建考核的通知》,創新城市各領域黨組織融合共建、考核機制,形成以黨建引領創建、以創建促進黨建良好局面?,F有全國文明單位四三九九公司以黨建工作為引領,組建“紅色衛士”審核小組、黨員講師團、黨員先鋒崗,常態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開設文明學堂,將學習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好事納入職工教育體系;奧佳華集團創建了“佳黨建”品牌,鑄造隊伍佳、品牌佳、服務佳的“三佳”核心價值;欣賀股份有限公司將黨建工作寫入公司章程,實現了黨建工作在臺企的又一創舉。
注重實效 加強日常創建指導
針對非公企業分散化、社會化和趨效益化等特性,廈門市定期下發文明單位創建工作提示,加強日常服務和指導。注重非公企業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提升員工素養、踐行誠信責任等工作成效,充分運用稅務、法院、市場等單位評價意見,減少材料申報要求,減輕企業創建負擔。2021年起,廈門市委文明辦實施辦領導掛鉤非公企業制度,定期深入企業聽取意見建議,協調解決問題。結合市委市政府“快字當頭提效率、機關帶頭轉作風”專項行動部署,把服務非公組織文明單位、及時解決企業訴求作為主要行動之一,深入各非公組織文明單位開展調研、指導、服務工作。
制度保障 探索出臺激勵政策
2021年,廈門市委文明辦征求稅務、市場監管等18個部門意見,出臺《關于建立廈門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文明單位激勵機制的若干意見》,確定了金融服務優先、信用評價加分、住房租金優惠、特定產業扶持、審批手續簡化、培訓服務支持等八項17條激勵措施,激發了非公組織參與文明單位創建的積極性。各職能部門細化激勵方案,保障政策落地落實。其中,市建設局制定《廈門市建筑市場信用管理辦法》,市市政園林局出臺《廈門市園林綠化施工企業信用評價實施辦法》,對建設、綠化等單位運用“誠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對獲評文明單位的企業給予信用加分。(廈門市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