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小學設在女生廁所的暖心盒子里裝著衛生巾等物品。記者 傅曦穎 攝
校醫室里不僅有衛生巾,還為孩子們準備了干凈的褲子、一次性內褲、紅糖姜茶、暖寶寶、熱水袋等物品。記者 唐光峰 攝
近日,海西晨報連續關注女生遭遇“青春尷尬”的現象,由此在全市范圍內發起“暖心小棉”公益行動。
廈門市天安小學第一時間響應,成為首個加入“暖心小棉”公益行動的學校,在校園內安裝了“暖心小棉”盒子?!跋Mo孩子們做些實在的事?!睂W校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暖心小棉”盒子上墻
孩子和家長送上好評
“哇!好漂亮!好震驚!”19日下午,天安小學教學區三樓和四樓的女衛生間墻上,掛上了粉紅色的“暖心小棉”盒子,安裝現場吸引了不少女生圍觀和驚嘆。
記者輕輕打開“暖心小棉”盒子,里面裝著衛生巾、梳子、發帶、發夾等物品,提供給女生應急使用。為防止盒內物品受潮,每個東西都用密封袋裝好,防止被濕氣污染。盒子上方還貼著粉色提示牌:“暖心小棉在特殊時期呵護你,需要幫助請打開。如需更換褲子可找校醫?!?/p>
記者又來到校醫室,看到這里打造了“暖心角”,備有全棉衛生巾、干凈的褲子、一次性內褲、紅糖姜茶、暖寶寶、熱水袋等物品,從細節上做到給孩子們更多溫暖。
“以后上體育課發型亂了就不用擔心了!”天安小學五年級學生溫同學告訴記者,“暖心小棉”盒子上的云朵圖案和粉色提示牌都很好看,上衛生間路過時會覺得賞心悅目。
天安小學五年級學生池同學則告訴記者,自己看到“暖心小棉”盒子時感到很驚喜,“我生理期時容易把褲子弄臟,每次弄臟我都不知道怎么辦,只能一直坐在椅子上等沒人了才用衣服擋住趕緊回家。現在就不用擔心了,因為可以找校醫老師?!?/p>
“我要給學校點個大大的贊!”五年級學生家長溫女士也對學校的做法表示肯定,家有女兒的她說,學校的做法讓她感到很安心,學校注意到了孩子心理傾向,這是因勢利導的好做法。這么貼心的學校,相信在孩子出現其他方面心理問題時,也能夠正確地引導。
學校安排有講究
希望給予孩子更多關懷
記者了解到,為安裝“暖心小棉”盒子,學校老師們費了不少功夫,盒子里放什么、放在哪里、安裝在哪個高度等都頗有講究?!盀榇_定盒子安裝高度,我們還找了好幾個不同身高的孩子來測試。”天安小學的校長胡慧玲說。
廈門市天安小學執行校長林萍表示,當生理上突然出現變化時,五六年級的女孩子尚處在敏感年齡階段,可能因此陷入恐慌,并產生羞恥心,不愿表達甚至不能正確面對。
“在女衛生間內安裝‘暖心小棉’盒子,不僅能夠給孩子們提供方便,也能給她們一些心理安慰,告訴她們這是很正常的事。”林萍說,學校也不希望對孩子的性關懷只局限在課堂教育,更希望能給孩子們做些實在的暖心事,更好地給予孩子心理保護和正確的教育引導。
廈門市天安小學老師錢明月表示,她曾遇到有孩子因月經初潮而驚慌失措地向自己求助。學校特意在女衛生間內安置“暖心小棉”盒子,并在校醫室打造了“暖心角”,這些安排不僅細心照顧到了女生們的情緒,也有效地緩解了她們在特殊時期的尷尬和羞澀,給予她們滿滿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學校的這份心意,無疑將成為她們成長道路上珍貴的記憶。
人物聲音
鼓勵孩子們學會平常心對待成長
廈門市政協委員楊筱娟:現在大部分女生的月經初潮基本都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出現。但是受到一些原有觀念的影響,她們會比較害羞地去看待自己的成長變化。
近年來,廈門積極打造兒童友好型城市,如積極推動公園內兒童活動場所建設工作。這是在大環境上對孩子的關愛,但像在女生廁所設置愛心盒子這種小細節帶來的溫暖,我覺得也是非常重要的。
海西晨報發起“暖心小棉”公益行動是非常有意義的,不僅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成長中的支持與幫助,也能夠鼓勵孩子們學會平常心對待自己成長中的變化。
小小盒子真正做到了性關懷
湖里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專職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黃惠蘭:生命教育和性教育其實是我們在教育當中很重要又一直在缺失的部分。過去我們把性教育單純地當成隱私部分,事實上性教育至少包括性別、健康、生命、情感、隱私這五個元素。它的內容涵蓋生命教育、愛的教育、責任教育、自我認同、自我保護和法治教育。
性教育必須要有科學的知識、坦然的態度和階梯性的內容的輸出。性教育的內容一定要走在這個孩子發育之前。也就是當孩子青春期還沒有到來時,我們就要提前告訴她們接下來身體可能會發生的變化,這樣才會讓她們進入這個階段的時候不恐慌。
我們在做性教育的時候,性關懷是很重要的事情,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尊重她們,用更尊重的態度去幫助她們。就像海西晨報社這次發起的“暖心小棉”公益行動,漂亮的衛生巾盒子不僅僅提供了一個物質上的幫助,更大的意義是心理上的接納和認同。小盒子把理解她們、尊重她們、幫助她們全都做到了,這才叫作性關懷。
當我們的孩子第一次來例假的時候,家人可以用一個有儀式感的祝福送給孩子,在坦然的家庭環境中告訴女孩子怎么樣去照顧自己的身體,照顧自己的心靈。
記者手記
學會尊重同性和異性
才是性教育最好的結果
采訪中,我們聽到很多老師反映,現在的孩子遇到初潮時會比較淡定了,大大方方向老師求助,但由于青春期特殊的心理,仍存在“月經羞恥”或惶恐失措的情況。我們也看到不少積極的嘗試,幫孩子們正確度過青春期,比如廈門市天安小學的暖心盒加暖心角,是這幾年我們看到對于女孩的最有儀式感的布置。學校這份心意,在許多年后,無疑會成為孩子們青春中珍貴的回憶,足以溫暖她們的一生。
我們也看到有些學校把男女生分開上性教育課,向女孩子分享“女生的秘密”,讓孩子在體育課請假時用“見習”替代“月經”一詞,即使大家心照不宣地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更多時候,女孩們的“月經羞恥”來源于被同性討論,青春期自我意識的萌發。她們不喜歡成為同學口中的討論對象,有的甚至會產生心理壓力。而當80后、90后成為母親,我們是否能用一個坦蕩的語境,去告訴我們的孩子,這是青春自然成長的過程呢?
關愛來例假的孩子們,遠不止裝上一個“愛心盒子”這么簡單。一個盒子或許能夠幫忙遮掩一個女孩一時的尷尬,但真正幫助孩子學會尊重同性與異性,才是性教育最好的結果。(海西晨報記者 于婧媛 傅曦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