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惠安縣八二三實驗小學 供圖
文明風6月12日訊 近年來,惠安縣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積極構筑多元陣地,創新活動載體,用優秀傳統文化滋潤學生心靈,通過文明實踐活動凈化成長環境,讓未成年人沐浴著文明雨露,在新時代陽光下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立德樹人 思政教育入腦入心
惠安縣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在立德樹人、鑄魂啟智的關鍵作用,持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助力培育時代新人健康成長。
“八二三實驗小學以‘惠安解放日’命名,紅色是學校永恒的底色,紅色的榮光薪火相傳。”每年8月23日,惠安縣八二三實驗小學都會舉行“返校日”活動,銘記學校建立的特殊意義。因此,每逢新學期的開學第一課,愛國主義教育從不缺席,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的優良傳統。
“學校充分利用傳統節日主題活動、文明禮儀大講堂、學校紅孩兒宣講團等宣傳陣地,讓課堂切實融入思政教育。”惠安縣八二三實驗小學校長郭惠彬說,學校厚植特色文化,將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并融入學校德育工作中,培養“求真、崇德、善行”的“新時代好少年”。
“習語金句”學生書法走廊、紅色文化“圓夢”長廊、“幸福追夢”浮雕主題文化墻、紅色文化教育展示館……如今漫步在八二三校園,一系列意義非凡的紅色文化景觀,時刻引導激勵著師生在感懷先輩豐功偉績的同時,銳意進取,永遠向上。
今年3月15日,惠安荷山中學、荷山小學與集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一體化共建活動在學校舉行,三方深入探索華僑愛國精神如何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政課課堂教學。值得一提的是,三校都是近代以來閩南地區華僑興辦教育的豐碑,是以教育救國、強國的歷史見證,是陳嘉庚愛國主義的生動體現。這次共建活動,有利于將華僑的精神財富發揚光大,并轉化為立德樹人的寶貴資源。
惠安縣教育局德育股股長王鯉婷介紹,為推動黨的政策理論覆蓋全縣校園陣地,惠安縣推動各級學校用好班會、主題黨團日活動、升旗儀式、紅領巾廣播站等,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我講習爺爺的故事”“強國復興有我少年”“童心向黨·黨的故事我來講”等主題宣講活動,讓黨的新理論、新思想、新觀點融入校園日常。同時,不斷輸入高校專家學者、鄉村講師團小分隊、“五老”宣講員、道德模范等校外宣講力量,開展專題宣講、思政課、培訓會等活動。
同學們在學校的中草藥勞動實踐基地采摘艾葉。惠安縣螺陽中心小學 供圖
滋潤“新苗”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惠安縣各學校廣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探索課程改革,開展實踐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讓青少年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古有神農嘗百草,今有學生栽藥苗。在惠安縣螺陽中心小學,這里的中草藥勞動實踐基地成為同學們的學習樂園。松土、挖坑、插苗、埋土、澆水……艾草、百合、紫蘇等多種中草藥在同學們的栽培下生根、發芽。
“勞動實踐一直是我國的優良傳統,通過讓學生們親近大地了解草藥,踐行科學探索、實踐精神,加強學生勞動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惠安縣螺陽中心小學校長張曉川說,中草藥體驗這一主題活動,將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自然科學有機結合,既豐富了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又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把農場“搬進”校園的還有惠安縣山霞中心小學,每個班級一塊責任田,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親身經歷從播種、培植到收獲的勞動過程,見證了“粒粒皆辛苦”,深入了解種植生長規律,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讓同學們走進田野,體驗傳統農耕文化,弘揚傳統美德,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收獲快樂、收獲成長。”惠安縣山霞中心小學校長陳道東說。
同學們在學習非遺項目影雕。惠安縣山霞中心小學 供圖
同學們在學習非遺項目磚雕。惠安縣紫山中心小學 供圖
為了讓傳統文化走進孩子們的生活,惠安縣不斷深化、拓展鄉村(城市)學校少年宮建設,著力打造“一宮一品”特色活動項目,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活動。
“惠安影雕是一項優秀傳統技藝,希望借助鄉村學校少年宮平臺,傳授給下一代孩子,激發同學們對民間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和探索。”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許為民是惠安縣紫山中心小學“紫光”鄉村學校少年宮輔導員,幾年來共為學校少年宮培養了百余名學影雕的小學員。
多年來,惠安縣紫山中心小學常態化開展20余個活動項目,除了影雕,還有磚雕、南音、竹編、書法等20余個活動項目,全校有700多名學生參加這些活動。
無獨有偶,位于雕藝之鄉的惠安縣山霞中心小學也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在校園建立雕藝展示館、工作坊等一條龍實踐平臺,讓學生們走進非遺世界,感受到非遺文化藝術的魅力。
同學們參加心理減壓拓展活動。惠安亮亮中學 供圖
從“心”出發 護航學生陽光成長
點亮心燈,照亮世界。日前,一場以“青春向陽·逐夢成長”為主題的2024年中高考心理減壓拓展活動在惠安亮亮中學舉行,近800名初三學子參加活動。活動以“異掌同聲”“支援前線”“龍卷風”“生命動力圈”等趣味性強、參與度高的減壓游戲,讓同學們放松心情,以自信樂觀的心態沖刺中考。
“從班級文化建設到心理健康主題宣傳月,學校將心理健康課堂作為重要的宣傳教育陣地,面向不同年段開足開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惠安亮亮中學專職心理老師陳雄芬表示,學校秉持“重視學生內化自育,重視學生終身成長”德育理念,充分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切實構建“學校-年段-班級”三級心育網絡。
讓“花朵”向陽而生!位于惠安聚龍小鎮的聚龍外國語學校的“陽光體育”運動受到家長和學生們的歡迎和喜愛。跳繩、跑步、籃球、抖空竹、高爾夫、擊劍……學校常年確保學生每一天都有充足的體育鍛煉時間,晨練、越野跑、戶外活動,不斷創新陽光體育活動內容,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展,讓陽光體育惠及每一個學生。
“體育不僅僅是身體鍛煉,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教育方式。對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泉州聚龍外國語學校校長余愷庶說,“體育是學校的第一主科,我們致力于發揮出體育教學的育人功能和價值,賦能學生全面發展。”
同學們正在抖空竹。泉州聚龍外國語學校 供圖
據悉,近年來,惠安縣持續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建設工作,依托惠安縣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縣青少年年兒童健康發展中心和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心”空間等陣地,組建了一支44名心理健康志愿者隊伍,發揮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和示范校,擴大前置心育陣地,讓心理健康服務惠及廣大青少年兒童,構建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心靈花園。
惠安縣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負責人張文保老師介紹道,該縣心理健康工作踐行在“每日每周每月每學期”中,即每個工作日推送心芽書簽,普及心理及家庭教育知識;每周安排好志愿者做好面詢,及時為來訪者解決心理困擾;每月舉行“家教沙龍”“父母課堂”等活動,提高家教能力;每學期開展“惠萃心流”咨詢案例督導、心理健康教育觀摩及心育課題研討等,提升心理服務團隊水平。
“我們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探索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不斷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建機制、強隊伍、深融合,深入推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常態化,促進全縣心育工作提質增效。”惠安縣委文明辦相關負責同志說。(林杰 許福良 王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