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美村在清明節進行統一祭祀
近年來,詔安縣深橋鎮堅持黨建引領,緊緊圍繞鄉風文明、產業發展、基層治理、招商引資等實際需求,突出抓好凝賢心、聚賢力、匯賢能,持續激發鄉賢活力,逐步形成“黨建帶動、鄉賢互動、內外聯動”的鄉村振興生動局面,助推鄉村振興提質增效,擘畫深橋美麗畫卷。
移風易俗凝“賢心”,弘揚鄉風文明新風尚
過去在樹美村,每年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動有四五場,傳統祭祀習俗程序繁瑣、負擔重,消耗大量人力、財力。村里有紅白事,幾乎家家戶戶都大擺宴席,相互攀比,生怕自家丟了臉面。
為改變這一現象,樹美村以村委會的名義邀請鄉賢、老人協會和青年代表召開移風易俗推進會,共同制定簡化祭祀方案,并充分發揮鄉賢的示范帶動作用,倡議村民將家族牌位集中擺放至“澤思堂”,每年由宗祠理事會集中組織統一進行祭拜。截至目前,樹美村已實現全村100%靈位進祠堂,既為在特殊情況下無法返鄉祭掃的村民實現追思先人的心愿,也避免了鋪張浪費。
此外,樹美村還依托鄉賢力量,邀請鄉賢共同討論完善“一約四會”制度,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由村黨員干部和鄉賢擔任紅白理事會負責人,全面監督工作落實,逐步改變原先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的不良風氣。同時制定了符合本村實際的《村規民約》,將紅白喜事與村規民約結合起來,引導村民自覺遵守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抵制婚鬧等要求。
“自從推行簡化祭祀以來,大家在外面上班、經商就不用時不時請假回家,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個人事業中,我們也節省了開支、減輕了經濟負擔,是實實在在的好事!”樹美村書記高興地說道,“還有現在村里有了紅白理事會,誰家有婚喪宴請,要先經過紅白理事會備案,并全程監管,現在很少有大擺宴席的現象了,營造了一個除陋習、樹新風的良好氛圍,對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基層治理聚“賢力”,綻放鄉村振興新活力
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橋鎮下園村創新設立“八仙桌議事廳”。依托“3+X”矛盾議事法(“3”即黨組織書記、村里威望較高的鄉賢代表、黨員或村民代表;“X”是根據具體議事內容邀請相關人員,共同參與商討議事內容、解決矛盾糾紛),有效提高議事效率,也讓議事決定更加公正、合理、科學。
近期,下園村兩名村民因垃圾處理問題引發鄰里糾紛,雙方家庭從口角糾紛發展至肢體糾紛,村黨支部書記到場后制止了糾紛,并邀請矛盾雙方到“八仙桌議事廳”調解糾紛。矛盾雙方還邀請了雙方認可的鄉賢以及綜治調解員一同參與調解,在黨支部書記牽頭下,矛盾雙方面對面“吐槽”,老鄉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擺村規、講道理,綜治調解員從中調和,最終矛盾雙方達成和解,握手言和。
自2022年以來,“八仙桌議事廳”共召開42場議事會,許多爭論較大的重要事項都提前在這里達成共識,再提交村民代表大會研究,形成了靈牌入祠、建房報備等5項機制,解決矛盾糾紛30余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鄉村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環境整治匯“賢能”,描繪生態宜居新畫卷
“雖然我這房子不屬于違建,也是當初父母奮斗多年所建的,這里不僅充滿著童年回憶,更凝聚著父母的心血,我一直是不舍得拆除的,但它確實也影響了村民出行,阻礙了鄉村規劃建設。”看著眼前倒下的老房子,鄉賢陳先生內心滿是不舍。
陳先生家老房子旁的村道,是村民出行的必經之路。它的成功拆除,極大拓寬了道路,周邊房屋的視野也更寬闊了。陳先生的舉動,村民們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許多村民也紛紛表示愿意為村莊建設出一份力。在村干部、外出鄉賢和村老人組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獲得村民們的支持,短短幾天內,拆除老舊房屋、鐵皮房、廢棄豬圈等上百間。
據了解,在溪南村許多村民以往為圖便利,私自搭建鐵皮房、修建豬圈,導致村內道路彎、窄、擠、堵,逢年過節經常堵塞,且道路彎彎曲曲,視線受阻,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隱患。為提升村容村貌、便利村民日常出行,鄉賢們紛紛以身作則,從自家開始拆除老舊建筑,并聯合村干部積極動員群眾拆除違搭違建,帶頭出資15萬元補貼因拆除老舊房屋所需的費用。村民們深受感染,同意拆除自家的鐵皮房、豬圈、老舊房屋等,并主動把領到的拆房補貼用到拓寬道路、硬化道路上。通過這一“老巷新路”好做法,溪南村的村容村貌增顏提質,進一步擦亮鄉村振興環境底色。
下一步,深橋鎮將持續鞏固現有成果,在發掘、回引、服務鄉賢人才等方面持續發力,營造尊賢、愛賢、敬賢的濃厚氛圍,共同繪就深橋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詔安縣委文明辦 深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