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員給我們講解了畬族服飾,還教我們跳竹竿舞、唱山歌給我們聽。參加此次探秘‘畬文化’之旅我高興極了!”探秘“畬文化”開啟研學之旅、開設鄉村公益課堂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提供心理健康咨詢護“未”成長……近年來,為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福安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點亮孩子繽紛成長路。
縱觀福安助力未成年人成長的文明實踐活動,可謂豐富多彩。有探索“茶文化”研學之旅,有參觀考察陽古街、學習陶藝、“沉浸式”體驗廉潔文化教育,有依托當地自然、非遺、畬族等資源優勢走進自然,激勵孩子們當好生態文明的主人……在當地開展的文明實踐活動中,讓孩子們用雙腳丈量大好河山,用雙眼感受精彩世界,激發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向往,更加深入地了解家鄉……如此文明實踐點亮繽紛童年,讓孩子們受益匪淺!
文明實踐點亮繽紛童心,精彩!對于當下的未成年人,他們物質生活都非常富有,吃穿用度并不稀缺,平時開展的活動也不少。要讓孩子們感受到活動有意義,對他們成長有幫助,精彩的文明實踐活動不可或缺。福安努力將教育與鄉土文化相融合,探索出激勵孩子們成長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利用端午、中秋、重陽和春節等傳統節日,舉辦包粽子、旱地賽龍舟、制作糍粑、剪紙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既為鄉村少年兒童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又讓孩子們切身感受到文明實踐價值,增強了文明實踐活動對孩子們的吸引力。
文明實踐點亮繽紛童心,厚重!文明實踐活動,要達到“形而上”,不僅要活動豐富精彩,更要依托豐富教育資源,拓展學習實踐活動新平臺。比如,福安依托紅色資源成功打造坦洋村、下岐村等“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讓孩子們通過在坦洋茶場開展勞動實踐體驗,增長才干;在閩東蘇區紀念館紅領巾校外體驗示范基地上感受紅色力量,繼而更好弘揚紅色精神。多讓孩子去這些地方接受思想洗禮,參與文明實踐,才會為孩子們補足成長之鈣。
文明實踐點亮繽紛童心,自信!文化是我們的根和魂。要讓孩子們從小樹立文化自信,需要當地的文化部門為文明實踐活動開展提供載體。比如寧德的“愛故鄉書院”,該書院擁有一支130人組成的鄉村文化教育師資志愿者隊伍,努力打造“社工+志愿者”服務體系,通過開設鄉村公益文化課堂、舉辦文化活動、培育本地志愿者隊伍等,通過將“畬”文化元素列入“研學”“游學”等“校外課堂”建設,融入少年宮活動項目中,同時充分挖掘地方“福”文化資源,引導孩子們爭當優秀傳統文化的參與者、踐行者、推廣者,激發未成年人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少年強則國強。多將文明實踐活動點亮繽紛童年,才能讓文明實踐活動更有價值,幫助孩子們涵養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成為推進民族復興的有用之才!(福州文明網 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