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7日訊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代表著國家的未來與希望。近年來,馬尾區堅持“123+N”服務模式,通過聯動團區委、致睿社工、沿山社區等多方力量,持續開展“伙伴計劃”——“團團活力圈”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務項目,助力社區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馬尾團區委鏈接社區、社會慈善資源等,并指導沿山社區團支部和少工委積極發揮團員、少先隊員作用,助力項目服務擴大宣傳;推動陽光學院高校團組織與致睿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沿山社區共建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為大學生團員實訓及志愿服務開展提供陣地;社會工作者以“傳幫帶”的形式,帶領大學生團員進社區開展青少年志愿服務工作,為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保障。
社會工作者憑借專業的理論知識、方法和技巧為社區青少年群體設計服務內容,同時,聯動講師志愿者、企業志愿者、高校志愿者、社區志愿者等志愿服務力量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務。以“社工”+“義工”模式,盤活社區可利用資源,鏈接社會慈善資源,為社區困境青少年提供入戶關懷、結對幫扶、生活學習物資幫扶、情感關愛等個性化服務20余次;整合企業志愿者、高校志愿者和沿山社區小區長等志愿服務力量,通過開展“大手牽小手”志愿服務,引導小區長為社區服務、為老年人服務,營造“社區是我家,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睦鄰友好的濃厚氛圍。同時,也吸引更多的志愿服務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參與”新局面。
豐富的課程體系可以引導青少年開闊視野,激發無限潛能。社會工作者以“體育+”的模式,綜合公益、趣味與研學三大板塊,在增強青少年身體鍛煉的同時,疊加個性化課程內容,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提高社區青少年綜合素養;邀請馬尾區人民檢察院、馬尾區公安消防大隊、陽光學院、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贛南師范大學、馬尾區紅十字會、福建省登山協會山地救援隊、萬友康養中心等社會公益資源走進社區,為青少年開展公益課堂,普及生命健康、科學實驗、自我防護、傳統文化等知識;帶領社區青少年參與社區環境改造、困難老人慰問等公益服務;協同志愿者設計手工、繪畫、科學實驗、朗誦等趣味性課程,提高青少年的觀察力、表達力、創造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課程+實踐”的方式,組織青少年參與戶外研學、參觀船政文化博物館等,幫助青少年豐富課外知識、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馬尾區委文明辦 致睿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