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姐,早上好,你急匆匆去哪里?是不是去參加社區愛心日啊?”“是啊,老王,哎呀,剛下來太晚了,聽說今天除了每月定期來的修腳、美發,還有醫生來義診呢,好熱鬧,趕緊來一起去!”
4月25日一大早,福安市陽頭街道陽春社區的“百米文化長廊”前人頭攢動,頭發花白的老鄰居們呼朋引伴去參加每個月25日的社區“愛心日”活動。
每個月的這天,助老志愿者們早晨5點就起來燒開水、泡草藥、一字擺開理發椅、在義診桌上擺好用具……8點不到,前來享受便民服務老年人就排起了長隊,盡管人流量大,卻秩序井然。“不用擠不用搶,每個人都能排上。”社區老人陳爺爺笑瞇瞇地說。其他社區的老人在聽說陽春社區的便民服務后,也想過來湊熱鬧體驗一把,這讓本社區的老人們十分自豪,他們甚至還會給“外人”讓位子,再小小地“凡爾賽”一句:“沒關系,我每個月都能體驗,讓你也感受一下吧。”
老人們的“凡爾賽”,也是對這場堅持了8年的“愛心日”的最大褒揚。該活動已經連續辦了8年,出資的是轄區愛心企業,籌備的是社區工作人員,出力的是社區里的助老志愿者。8年堅守的背后,是社區孝老文明精神的接力。
愛心日發起人、社區居民陳金容說:“彎腰剪趾甲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對老年人來說真的不容易。”8年前,陳金容在照顧老人時感慨老年剪指甲的不易,她與社區黨委書記李華杰一拍即合,決定發起一場為社區老人服務的愛心活動,打那以后,每個月的25日,就是陽春社區的老人們“修腳”“理發”的好日子。
“我年紀大了,身子骨開始不靈活,端水給老人泡腳時,蹲下去卻起不來。還好后繼有人,有比我年輕的志愿者們加入。”當天上午,看著穿著紅馬甲忙前忙后的年輕志愿者們,陳金容滿面笑容地說,新鮮血液的加入,讓“愛心日”能一直延續下去。志愿者們為社區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服務,用實踐行動踐行關愛傳遞溫暖,從幫助老人的一點一滴中,將中華傳統美德傳遞下去。
“一直聽說陽春社區有個愛心日活動很受好評,今天親臨現場,很受觸動,看到社區居民、志愿者、群眾在活動中互幫互助、其樂融融的畫面,看到老年人輕松幸福的笑容,真的很欣慰,我們醫務志愿者申請加入這個團隊,常態化與社區一起開展活動。”福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劉柳惠是第一次帶隊參加陽春社區的“愛心日”活動,看著老人們放松的雙腳,整潔的頭發,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劉柳惠深受觸動。醫務志愿者們熱情地為老人提供健康咨詢、營養問診、測血糖,量血壓等服務,并細心地叮囑老人要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健康的飲食方式。
“基層工作方方面面,我們有一個初心,就是做好老年人的服務,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陽春社區黨委書記李華杰說,陽春社區有1000多個老人,是典型的老齡化社區,“愛心日”從剛開始只有泡腳,到增加修腳,再到增加義剪、義診,目前已形成固定團隊,固定時間,常態化的服務模式志愿服務,深受老年居民喜歡。“我們會堅持辦下去,因為這是老人們的期待。”李華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