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關系百姓基本出行,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公益事業(yè),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背街小巷是疏通城市發(fā)展的“毛細血管”,如何兼顧古城、古街區(qū)的修繕保護和文明古城的建設發(fā)展,提升城市品質,不斷提高百姓日常出行的滿意度?建甌市推出的小微公交為居民出行提供了新途徑。
建甌開通小微公交在小街深巷行駛。建甌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車身長約5.3米,寬約1.7米的純電動“小微公交”,一上路就賺足了市民的目光,傳統(tǒng)大公交不能到達的區(qū)域,比如:學校周邊人員密集區(qū)、游客較多但道路狹窄的文化街區(qū),都能輕松覆蓋。
據(jù)了解,2023年,建甌市徹底解決了城區(qū)539輛非法營運電動三輪車的歷史遺留問題,讓道路更通暢,群眾出行更安全,城市更文明,市容市貌大幅提升,但是習慣了乘坐三輪車走街串巷的老街深巷居民怎么辦?目前正在試運行的三路“小微公交”,通過單向循環(huán)運行,線路覆蓋面迅速擴大,大大提高了居民出行的便利性,提升了滿意度、城市的文明度。
目前,建甌的小微公交除了在城市的固定公交站點停靠外,還針對小街小巷的特點,采取招手即停、隨上隨下的方式,今后隨著一些先進技術手段的運用,還將推出便捷的預約服務,實現(xiàn)“公交直達到家”。(建甌市融媒體中心 范耀輝 林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