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24小時城市書房……一家家閱讀空間“遍地開花”;“聽媽媽講故事”“東嵐講壇”……一場場閱讀活動有聲有色;“閱向未來”青少年演講比賽、“讀中華經典頌時代華章”誦讀比賽……一個個閱讀品牌深入人心。
近年來,平潭綜合實驗區通過優化閱讀陣地、豐富閱讀載體、營造閱讀氛圍縱深推進全民閱讀工作,助推全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引領全民閱讀新風尚。
第十屆圖書交換會活動現場。
優陣地
拓寬全民閱讀空間
“周末有空就帶著孩子來圖書館看書,圖書豐富,環境也好。”談及與孩子共享周末閱讀時光,讀者陳美琳深有體會。據了解,實驗區圖書館除了滿足群眾的閱讀需求,還提供了親子公益活動、閱讀推廣等多種服務,成為市民們汲取精神食糧的打卡地。
實驗區圖書館館長丁林昕介紹,圖書館現有紙質藏書30萬冊,電子文獻33萬種,訂閱報紙33種、期刊雜志345種,讀者證72213張,年接待讀者52.7萬人次,年外借文獻40.6萬冊次。“我們還提升了24小時城市書房(體育場)閱讀沙龍空間圖書館藏量,進一步豐富館藏文獻資源,形成全民閱讀的良好氛圍。”丁林昕說。
去年12月22日,實驗區圖書館綜合樓啟用。該綜合樓是一座以基于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和云計算服務,集智慧空間、智慧場館、智慧服務和智慧管理“四位一體”的服務架構建設的智慧圖書館。
走進綜合樓,內部大廳寬敞明亮,閱覽室安靜舒適,各類功能區域能夠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讀者張元妃這幾年深刻感受到實驗區圖書館的變化,她表示:“圖書館的館內設施比之前先進很多,我相信讀者們在這里一定會有一個新的閱讀體驗。”
此外,為加快公共文化普惠性均等化建設,實驗區圖書館還延伸閱讀服務功能,為更多群體提供便利的閱讀服務。目前,圖書館館外服務建有6個24小時城市書房,26個分館,6個學校分館,77個圖書流通點。總分館及服務點之間良性互動,進一步實現了通借通還的成效。
全載體
深化全民閱讀內涵
每到星期天,實驗區圖書館四樓的公益課堂“聽媽媽講故事”都會吸引眾多市民參加。這是實驗區圖書館開展的一項精品繪本閱讀系列公益課程。“該課程不但可以幫助小朋友們了解閱讀的重要性,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兒童與繪本的心靈對話與交流,最終提高親子繪本閱讀的效果。”圖書館工作人員孫云說。
近年來,實驗區廣泛凝聚社會、團體、學校、家庭等多方面力量,形成“部門主辦、多方合辦、全民參與”格局,通過實踐摸索著力打造多項全民閱讀活動品牌,以活動促閱讀,以閱讀促發展,創建了“聽媽媽講故事”“東嵐講壇”“親子誦讀”以及“閱向未來”青少年演講比賽等多項獨具地方特色的閱讀子品牌,舉辦閱讀活動387場,共計138503人次參與。
不僅如此,實驗區還通過建設閱讀基地、加大宣傳倡導力度等系列舉措,在全社會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為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引領作用,目前,全區共建館校閱讀基地16個,切實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我們圖書館以建立覆蓋面更廣、覆蓋點更準、服務人群更多的公共閱讀服務體系為目標,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原則,持續推進閱讀空間建設,深化閱讀內涵,讓書香浸潤各個角落。”丁林昕說。(平潭融媒體中心記者 林彤欣 林君斌)